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教育

校园门口交通拥堵如何治?新乡市新区小学联合交警部门开出“新药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02  浏览次数:9668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 实习生 金萍 文/图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每到上下学的高峰期,新乡多所小学门口的道路,很快就被各种汽车、电动车、三轮车所占据,连行人都寸步难行,甚至出现交通瘫痪的现象。校园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既
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 实习生 金萍 文/图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每到上下学的高峰期,新乡多所小学门口的道路,很快就被各种汽车、电动车、三轮车所占据,连行人都寸步难行,甚至出现交通瘫痪的现象。

校园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既让家长烦心,又影响着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真的没有既方便学生、家长,又不影响交通的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举措吗?

新乡市新区小学或许给出了标准答案。该校位于新乡市人民路与新一街的交叉口,由于距离商场和市场很近,平时路口的车辆就很多,可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高峰期,这里却鲜少出现拥堵的现象。为了了解新区小学是如何解决校园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9月30日,河南商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近距离观察了新区小学的上下学接送流程。

【“三全模式”,路队管理时空无遗漏】

在新区小学,记者看到六个年级的学生分批次、错峰放学。11点一年级放学,11点20分二年级放学,11点30分三、四年级放学,11点40分五、六年级放学。所有班级做到出班成队,按班级顺序走既定楼梯下楼,再按照固定路线走到相应的家长接送点,家长只需要提前在固定地点等候,便可以顺利将孩子接走,整个接送过程不超过10分钟。

据介绍,该校根据全校61个班级所在位置,以及各个楼梯口所在的位置,提前制定班上孩子放学回家路线,并进行多次实战演练,让孩子养成入校排队、出班成队、下楼成队、出校排队的列队习惯。

针对有打扫任务或其他意外情况没能跟班成队的学生,哪怕只有1人也要单独成队,严格按照固定路线到指定地点等候家长。同时,该校还开创性地制定了“公交站队”的路线,以孩子们回家需要乘坐的公交车线路为依据,分成5条公交站队,让乘坐公交车回家的孩子也有序放学。

“每天提前一会儿到老师说好的地方,很快就能接到孩子,路上也不挤,现在接孩子真方便。”该校一年级学生的家长童女士说。

“我校从校级领导、值班老师到家长、学生,全员参与上下学列队管理。”新区小学副校长赵雁介绍,近年来,学校将路队管理常态化,每天班主任都要在工作群里进行文字、照片反馈;每周进行行政会部署;每学期开展为期3天的班主任“路队管理”培训;以班级为单位,不定期开展“路队管理”主题班会。

“全时错峰、全程网络、全员参与的‘三全模式’,实现了我校路队管理上的时间、空间无遗漏。”赵雁说。

【警校联合,严格道路交通管控】

新区小学在校师生4000余人,附近还有两个幼儿园,各类培训班等,学生上下学高峰期间,人流量,车流量巨大。除了创新性的路队管理模式,更离不开交警支队的大力帮助。

“通过警校联合、家校携手的方式,参与到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对新区小学门口的交通疏散有很大作用。”新乡市交警五大队副大队长韩文喜说,学校周围的交警需要随时掌握学生上下学时间实时动态,及时调整安排勤务;积极进入学校的班主任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和采取的整治措施;根据日常执勤情况,提前预判,准确及时地予以干预,合理高效管控来自各方向的接送学生的车辆。

据介绍,新乡市交警五大队根据学校对学生的上下学时间段的具体安排,配置足够的警力,提前进行管控;对有碍学生通行的车辆、行人及摊贩进行及时清理,确保学生上下学高峰来临时道路畅通;对学生上下学时易造成拥堵的路段、交叉路口和斑马线等点位,安排执勤民警看守,提醒车辆、行人快速安全通过,最大限度减少车辆和行人的停留等待时间。

“经过我们多次实地调研,加强了对周边道路的合理规划。”韩文喜说,根据实际情况,目前已经设置了足量、醒目的提示标牌;规定学校道路两边的停车位临时禁止停车及禁止掉头;要求靠边停车的车辆即停即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空间。

“每天来接孩子,都能看到这么多交警来协助管理,觉得孩子的安全特别有保障。”前来接孩子的李女士对交警支队的工作表示赞赏,“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让我们接送孩子能一路畅通。”

9月2日,新乡市召开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第三次推进会。会上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新乡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当下新乡市存在的交通乱象进行集中整治。新区小学与交警支队的创新性探索,为解决交通堵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减少校园交通拥堵,不给人民心里添堵。”新区小学校长李克兴说,解决校园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对新乡市整体交通形象有很大提升。“为了擦亮新乡市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编辑:刘梦鸽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