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商报记者 杜世民 通讯员 曹金凤
“自即日起,锦悦书苑免费、无限量向全体师生家长开放借阅,但因图书馆迁址,请借阅者把书还到指定新馆……”
就这样,郑州一所学校的图书馆在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90%的图书搬迁工作,实现了零花费搬运。
老馆借,新馆还,就在这“一借一还”中,不仅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也让“锦悦书苑”的图书流动起来,惠及到了更多的学生和家庭。
这种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究竟是哪所学校呢?一起来看看吧!
老馆借,新馆还:近三万册藏书任家长及学生挑选借阅
这所学校就是郑州市惠济区锦艺实验小学!
9月9日至30日,学校向全体学生开放老的图书馆,近三万册藏书任家长及学生挑选借阅。
学校结合 “品•艺”课程体系之大语文课程的特点,制定“锦悦书苑”图书借阅方案,向全体学生发起热爱阅读的倡议书。
本次图书借阅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和家长、学生代表错时到图书馆大批量挑选借阅图书,借阅完毕后根据学生需求再次分发给学生。
班主任及各班家长代表或为学生送书上门,或路边就地“摆摊”,为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不辞劳苦;孩子们拿到喜爱的图书如饥似渴认真阅读,书香溢满锦艺学子家庭。
活动期间,五一班胡伊诺同学早早来到了学校的图书室,她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图书漂流活动,怀着新鲜又兴奋的心情,度过了忙碌充实的一个下午。图书带回小区后同学们积极地进行借阅,我和同伴认真的把同学们借的书做好登记。感谢学校让我们把书宝宝带回家,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她的爸爸也参与其中,兴奋地告诉老师:“这次图书漂流活动,学校设想特别好,让书在流动中发挥更大价值,不仅节约了家长的购书开支,拓宽了图书的流动价值,更是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阅读欲望,这也是很少学校能做到的。”
活动期间的一个下午,惠济区锦艺实验小学校长曹金凤与家长及学生代表对话,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把漂流到自己家的书读好,如何把这次图书漂流活动的寻、挑、发、读、还关键环节做好等话题。
曹金凤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新建书吧——“锦悦书苑”,它是以儿童文学作家王钢为学校特意编写的儿童剧《我们的世界》为内容进行的硬件建设,分为自由阅读区、完全开放区和“百家争鸣”讨论区。
把书请出来,图书漂流传递着品德和责任心
学校把书吧课程化,称为“图书馆课程”,是“品•艺”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是“品•艺”大语文课程的实践基地。
就像弓玉贤老师说的那样:“学校把图书馆的书请出来,上学期间请到每个班的教室,假期期间请到每个学生的家里,孩子们已全部拿到学校图书,相信通过此次图书漂流活动,会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好书阅读当中。图书漂流,漂流的不仅有书香,还传递着品德和责任心,快乐和诚信!”
“这次活动表面看来是一次图书馆藏书的腾挪,是新旧图书室的一次搬运,实际上是一次阅读的唤醒,是阅读的一次再起航。‘平庸的者改变结果,优秀的者改变原因,而最高级的者改变思考模式。’让我们跳出禁锢自己的圈子,不断推动思路转变,促进学校更快进步。”曹金凤说。
如今,开学了,各班的读书角、悦读窗和学校的锦悦书苑为大语文课程下的海量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书吧、教室、长廊成了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本次图书流转活动,书漂了起来,孩子们沉淀了下来,书香浸润千万家!
秋风吹黄了夏天,吹走了炎热,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编辑: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