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淮河北岸,蔚蓝的天空下,金黄色的稻穗随风轻动,阵阵清香,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康店村13000多亩水稻,长势喜人。预计亩产可以达到1500斤左右。”驻马店正阳县皮店乡康店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周站在稻田里,手托着稻穗,难掩内心的激动。“去年康店大堰清淤、滚水坝修建好以后,旱能浇,涝能排。感谢县农业农村局和水利局,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素有“鱼米之乡”的驻马店市正阳县,拥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水资源优势,是驻马店市种植水稻最多的县。2021年稻田面积达到26万亩,主要集中在淮河北岸的大林、陡沟、皮店、彭桥等乡镇。
正阳县陡沟镇党委书记王涛带领观摩人员来到鑫源稻虾种养合作社,边看边问。听了负责人孙东的介绍,王涛说,今年真是风调雨顺,近期天气晴朗,日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灌浆生长。全镇三万多亩水稻,普遍好于往年,平均亩产要比去年增加100斤左右。
正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元强说,无论是水稻面积还是产量,正阳县都是优质稻米之乡。但是缺乏足够的品牌知名度,有好米,却难卖上好价钱,全县70%的优质稻谷被外地大米加工企业收走。县政府和农户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挣钱,自己只能屈居产业链的末端,身不由己地干着稻田里从种到收的“苦力”活。
“一半米一半面,掏钱难买正阳县”,如何提高稻米产出效益?201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稻渔种养、稻米加工、打造正阳大米品牌形象,引导种植大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正阳县桑田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涂桑田带领观摩人员来到他承租的200多亩稻虾种养示范田“现身说法”。2018年,他在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镇政府关心支持下尝试稻虾种养;2019年注册桑田牌虾稻香米,他种的虾稻香米亩产800—900斤。但价格要比普通大米高出80%,普通米卖2块多一斤,虾稻香米一斤卖4块多,因为虾稻香米不打药、不施肥、亩产低,价格上去了,要是算上养虾的利润,要比普通稻田的亩产效益高出3000元左右。
说到稻虾种养,正阳县明强家庭合作社会员孙兰高兴地说,今年是个丰收年,春上龙虾卖了20多万,秋里稻谷可以卖30万元,天遂人愿,党的政策好,农民种地有奔头。
正阳县大林镇叶庙村村民涂永田说,过去农户种植的水稻收打之后都卖给收购户,转运到外地加工企业,亩产效益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粮难,增加当地村民收入,2020年涂永田和黄世宝共同投资380万元,从湖北武汉购买一套新型稻米加工设备,在编织袋上印有“宝香牌”香米后,每斤增加3毛多,每亩增加3000多元。
打开销路,占领市场离不开具有知名度的品牌。2020年底,正阳县委县政府在制定“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时,明确提出“弯道超车”,叫响“北有原阳,南有正阳”的大米品牌,并委托县人大代表专门进行调研,正阳县农业农村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两名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和相关股、站技术人员任成员的专业技术领导小组。深入大林、陡沟、皮店等水稻种植乡镇,从种到收,全部实行网格化监管,指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和标准化技术流程,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
2021年,正阳县大林镇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稻虾共作5000多亩,预计水稻总产量16亿斤左右。大林镇党委书记朱超贤对全镇工作提出了新的规划,一是稳步推进土地流转,走集约化道路;二是扩大稻虾、蹈渔种养面积,提高土地附加值;三是在种子上做文章,提高水稻品质和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具有正阳特色的区域品牌。
正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飞说,正阳县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26万亩,预计亩产1100斤左右。正阳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适合培育水稻区域公共品牌。提高正阳大米的知名度,打造一个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势在必行,让正阳大米走向全国。(编辑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