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河南省首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平顶山市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内,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刚刚履职不久的陈利峰正和林业技术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发展林下经济搞调研。
就在2个月前,陈利峰还是该县林业局的职工,“一直梦想着到农村广阔天地实现梦想,但碍于编制的限制不能如愿。”
“一方面是乡镇基层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是部分县直事业单位年轻干部编制流通不畅。” 该县县委主要领导一直在思考,编制和人员就像是安静的流水和岸边的石头,如何才能碰撞出激情的声响?
在踌躇中,时间来到2019年,全省“减县补乡”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原大地,宝丰县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撤并职责相近、职能弱化、重复分散或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核减相应编制,并对空编较多且长期闲置事业单位的编制进行了核减收回。通过综合施策,为编制下沉所需提供保障。
面对今年7月份该县组织的选拔考试,陈利峰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和53名县直事业单位人员一起,带着编制下沉乡镇和街道,充实基层力量。
“现在只想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为乡村振兴出把力!”陈利峰劲头十足地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宝丰县聚焦基层“编制不够、人员较少、留不住人”的痛点难点,确定了“县委备案、乡管村用、一岗双责、资源进村”原则,盘活编制资源,强化基层力量。
两年来,该县通过公开招聘、编内选调、域外专业技术人员引进等方式充实乡镇队伍,500余名事业编制下沉到乡镇,有效缓解了乡镇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等问题,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持续推动编制下沉工作,使全县编制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的工作发展需要,激励了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基层工作中去,为乡村振兴锻造了一支主力军。”宝丰县委书记许红兵说。
人才既要进得来,还要留得住、干得好。韩霈昌是宝丰县公开招聘的317名第一副书记中的一名。他任职前营乡岳坟沟村第一副书记以来,依托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开办了“老家郝庄”农家院,并因地制宜开发了石磨面、石磨香油、野山菊、茅草根、蒲公英等各类旅游农产品,带领大伙发展集体经济。
由于工作出色,韩霈昌获得了全县“创业先进工作者”荣誉,村集体和个人也分别获得2万元、2000元的创业奖励。同时,县里还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为他们创业提供支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减县补乡”盘活了人力资源、夯实基层基础,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赵庄镇军营村第一副书记的王雪峰上任后,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集体经济等方面入手,使军营村旧貌换新颜,并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肖旗乡朱洼村第一副书记马兰利用网络直播、到店选购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方式,展示销售辣椒酱、小米等农副产品,每月销售额达3000元以上;
——张八桥镇祁庄村第一副书记李学义带领村民从事土布生产和特色编制,并注册“桥上特色产品商铺”,产品远销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
据统计,在宝丰县开展的“争第一、比贡献、树正气”活动中,先后有120人次被评为奉献之星、创新之星、正气之星,因工作表现优秀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达27人。该县也因此获得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荣誉。
“我决心在农村干他一百年……”9月17日,正在收割的赵庄镇高标准农业示范田上空,回荡着豫剧《朝阳沟》的欢快旋律。在乡村振兴的新天地里,一个个新时代的“银环”“拴保”正挥洒汗水,争立新功。 (编辑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