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书协副主席为何下乡种菊花?他的回答让人意外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13  浏览次数:7819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袁晶晶秋风吹拂下,淡淡的菊花清香飘散而来。这里是信阳市平桥区彭家湾乡陈寨村。循香而至,映入河南商报记者眼帘的,除了一片金黄的北京菊,还有采菊农民灿烂的笑脸。现在也没啥农活,想来了随时都可以,在这里摘有八九天了,一
 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袁晶晶

秋风吹拂下,淡淡的菊花清香飘散而来。

这里是信阳市平桥区彭家湾乡陈寨村。循香而至,映入河南商报记者眼帘的,除了一片金黄的北京菊,还有采菊农民灿烂的笑脸。

“现在也没啥农活,想来了随时都可以,在这里摘有八九天了,一天采个百十斤吧,能挣个百儿八十的。”78岁的陈安章笑呵呵地说。

“多劳多得,手快的一天能挣150元上下,最低每天保底60元。”时志中说,这是早菊,基地种的还有杭白菊、金丝皇菊、婺源贡菊,采摘后经过加工处理,销往安徽、郑州、武汉等省市,做药材原料和花茶。

时志中的另一个身份,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信阳市?河区书协副主席,平时和妻子共同经营建材生意,居住在信阳市区。

“时总条件非常优越,陈寨也不是他老家,他到这里来种植菊花,完全是一种情怀。”彭家湾乡乡长潘明鑫说。

“菊花、玫瑰的种植采摘成本,以及建初级加工厂房、购买设备,前前后后投资了几百万,目前还没有回本。”时志中说,种植菊花、玫瑰,对自己养生有益,又有经济价值,更能美化土地空间,这项投资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爱好。

对于村民时志中并不吝啬。他的菊花、玫瑰基地,从2019年的130亩,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亩,租赁费每亩700元,每5年递增一次。为帮扶当地村民,他在聘用采摘工时,优先聘用土地出租户,其次是贫困户,之后是本村村民。

菊花基地花期从8月份开始,持续到12月底,这期间采摘不间断。时志中说,基地平均每天有40人在干活,每年采摘费就是20多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彭家湾乡着力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下功夫,积极引进特色产业种植,时志中的菊花基地是其中之一。这些项目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也帮助村民走上致富小康路,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彭家湾乡党委书记和本华说,彭家湾是信阳市平桥区一张美丽的乡村名片,已成为信阳人近郊游览、休闲观光的美丽去处。因为有着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引,以及时志中这样一群有情怀的践行者,“花海彭湾 城市花园”这个浪漫构想已成为现实。(编辑 吉倩倩)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