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政务

瞄准“五个一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10  浏览次数:11897
核心提示:省委工作会议指出,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是我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省委工作会议指出,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是我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是我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进入中高端的关键支撑。我省必须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四个面向”,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新潜力有效释放、创新动力竞相迸发。

培育一流主体引领创新

企业、院所和大学等创新主体是科学理论发现、科学技术发明、产品产业化的核心力量,也是链接三者实现逐步转化的关键变量。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主体在创新中的内涵、理念、方式、环境、特征都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一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在支持百家创新龙头企业、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超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多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百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的基础上,培育一批产业链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打造我省企业的“科技高峰”和“科技高原”。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探索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制度,支持重大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高端软件首版次以及绿色低碳等领域重大创新产品应用。二是增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效。综合施策,进一步提升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双一流”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支持省内其他高校和优势学科进入“双一流”序列,增加创新源头供给和人才供给。优化科研院所布局,探索建立现代院所制度,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做优做强省农科院。三是引进省外研发机构。支持知名大院大所大企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在创新资源密集地区组建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靠前就近、学习消化吸收最新科技。

集聚一流人才撬动创新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至关重要。针对我省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流失等问题,要树立“大人才观”,围绕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待遇、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加快人才政策迭代,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营造“热带雨林式”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人才汇聚新高地、人才创业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一是用好用活人才。遵循人才成长和科研活动规律,统筹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加大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育。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强化结果导向。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机制,探索年薪制、项目工资、股权等分配方式。二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靶向“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灵活运用揭榜挂帅、乡情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郑州、洛阳探索“创新型人才特区”,支持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大高端海外人才引进力度。三是优化人才服务。建立政府、单位、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服务联盟,设立人才服务专员,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和出入境办理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

搭建一流平台支撑创新

创新平台是优化区域创新生态的关键基础、重要载体、主要抓手,通过链接、集聚、整合创新要素,构建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提升创新能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主动对接和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抢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一轮布局的历史机遇,争取更多的大科学装置等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在我省落地生根。二是整合重组我省实验室体系。以首个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挂牌为标志和开端,在我省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4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以我省优势学科为基础、社会需求为导向打造省实验室体系。三是高质量建设创新载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增效,以中原科技城为龙头,打造郑开科学大道科创走廊,标准化推广智慧岛双创载体,加快洛阳等地新一代创新街区建设。

完善一流制度保障创新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发挥协同作用。一是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改革。建立健全“需求众筹+全面揭榜+科学评审+里程碑管理+绩效评价”管理链条。通过企业出题和政府立题,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制等科研组织新方式。减轻科研人员的非科研活动负担,探索青年科研人员自主合理使用经费承诺制、经费直通车、包干制等。完善管理科研创新的尽职免责和试错容错机制。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专利池,提高专利质量。充分释放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的服务能效。三是强化财政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发挥对全社会创新投入的放大、示范、增效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三只省级科创类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推广新型科技保险业态业务。

转化一流成果强化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周期明显缩短,产业升级也对科技成果转化更加迫切。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促进更多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我省转化为产品、形成产业。一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攻关项目。聚焦世界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应用型关键共性技术,围绕我省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梳理凝练一批重大课题,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突破工程。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成果完成人、技术转移机构共享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园区、高校院所建立开放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深入实施“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科技副职”“博士服务团”“院士专家企业行”等方式方法,引导科技人才向经济发展主战场集聚。三是搭建系列平台。高质量运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探索建设“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转移转化联盟,实现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网络全覆盖。支持郑州建设技术要素交易市场,支持地市建设科技大市场。

(作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郑广建)编辑 施尚景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