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冯庄村东部相邻的几家草编厂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草帘机正在轰鸣作业。如今,经历过“7·20”暴雨袭击的厂家们终于缓过气来,正加足马力复工复产。
冯庄镇位于获嘉西南,是该县最为偏远的一个乡镇。镇内大面积种植水稻,却无典型工业。当地群众为发家致富,大力发展草编产业,至今已有40年历史。国网获嘉县供电公司顺势而为,以可靠电力、优质服务助力冯庄镇群众变废为宝,将普通稻草变为“黄金草”,编织出致富幸福花。

【有了电,“变废为宝”不是梦】
自1976年,冯庄镇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而后几年出现零星草绳编织户。当时编草绳纯靠“手摇脚踏”的人力来驱动简易机器,费时费力。在冯庄村台区客户经理冯红振的记忆中,“那时电是奢侈品,村里只有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全村一共才几盏灯,更不要说用电来编稻草。”
随着市场草编制品需求量逐年增加,镇上从事草编的农户逐渐增多。1998年,获嘉县农网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开始。历时两年,投资4970万元,完成获嘉县217个行政村的高低压供用电设施改造。仅冯庄村一个村,就新建6台变压器,总容量达700千伏安。

农网改造的惠民举措,也使冯庄村成为冯庄镇的草编中心。这期间,镇上的草编产品也增加了新花样,草绳、草包、草帘等5大系列逐渐成形。“我们的草编厂大多是在农网改造后开起来的。”冯庄镇副镇长马磊说,“将废弃的稻草进行深加工再利用,带动了整个镇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管家”式服务,助力企业生产、群众就业】
冯庄村神农草制品公司是冯庄镇规模最大的一家草编厂。该公司一开始是只有两台机器的家庭式小作坊,如今拥有40亩面积的大厂房,年产值超1000万。
为了草编厂的可靠持续用电,冯庄供电所安排人员“一对一”服务。6月23日中午,“神农”草制品公司突然停电。眼看着即将要装车的草棒还未生产完成,该公司负责人冯向宇赶忙拨打台区经理王文成电话。正值午饭时间,王文成二话没说,放下饭碗迅速赶去,发现是客户侧断路器故障导致停电。王文成迅速协助客户更换好开关,保证了订单足额及时交货。
厂子越来越红火,用工量也随之增多,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冯庄镇草编从业人员顶峰时期达1.5万人,占总户数的80%。以冯向宇的工厂为例,冬季高峰生产时期,至少需要200人。常年稳定在厂内工作的员工里,还有20多个贫困户,靠着“神农”草编厂甩脱了穷帽子。
“以前农闲时在家没事做,只能编两股草绳卖给厂里。现在都是机器生产了,俺就来厂里上班,一个月2000块,既能照顾家,还能增加收入,全家都满意得很!”农户郭永枝说。
【逐个走访,敲响生产安全警钟】
在冯庄供电所所长孙汝柏看来,草编厂用电负荷虽不算最大,但绝对是所里最上心的一类企业。“干燥稻草、电线、草编机器,这几样东西放在一起,稍一疏忽,就是事关人命的大事。”孙汝柏说。

冯庄供电所工作人员逐个走访辖区近40家草编厂,建议厂主在生产区加装漏电保护器。一开始,不少起草编厂家表达了疑惑和不满,“我们厂面积大机器多,最少要加装9个保护器。多装一个就要好几百块,这样太浪费钱。”神农草制品公司冯向宇回忆道。
面对疑虑,孙汝柏并未灰心,和同事们多次主动上门,不厌其烦地向厂主们讲解草编厂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及分装保护器的必要性。最终,几十家草编厂了解到了加装的必要性,均按规格加装保护器,为厂区增添了一道安全防火墙。
“供电所的人比我们自己还要操心厂子的安全。有他们在,我们开足马力生产,很安心!”冯向宇说。

目前,冯庄镇各种稻草加工机械达7000余台。有了充足的电力供应与优质的供电服务,全镇得以实施改手工操作为机械化、改品种单一为系列化、改户产户销为专业化、改农闲加工为常年化的“四改四化”战略,草编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编辑 施尚景 吉倩倩 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