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里,郑州市第十六中学师生们活跃在各地的志愿服务一线,用多种方式向河南省内其他受灾严重地区伸出援助之手,点滴微光,汇聚大爱!
守好校园,是十六中老师们在这场暴雨中唯一的信念
7月20日的特大暴雨,让十六中地下车库受到积水侵害,大部分教职工家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水断电情况。
危难时刻更显凝聚力,大家互帮互助,在守卫好校园,安顿好家庭以后,老师们都积极参与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去了。
党员教师们看到新乡、周口、鹤壁等地受灾情况以后,就自发组织起来,捐款捐物,不断分享各种救灾物资捐献平台,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中。
郑州市中原区锦艺小学门口缺少志愿者装卸物资,有大家排队参与的身影。
河南省地矿集团门口设立物资捐献点,老师们收拾了家中的被褥、凉席,购买食品、药品等集中送去。
还有更多的教师在自己周边社区积极参与灾后志愿服务:清理淤泥、打扫垃圾、发放物资、慰问苦难户、参与消杀工作……
暴雨中有老师相互搀扶的身影,暴雨后他们又投身到志愿者服务中
十六中教职工们的志愿红心燃烧在各个角落。
在这里,不得不提吕贻晓和李?两位老师。
吕贻晓老师平时就热心公益事业,参加了很多志愿服务团体。
在这次洪水中,一周多的时间,他已经参与策划组织了近10场救灾物资募集和运输活动,募集善款一万多元,全部用来采购救生衣、食品药品等灾区急需设备物资,先后募集20余车救灾物资到新乡河师大实验中学、卫辉、周口扶沟、延津等地。
在他的协调带动下,学校师生和很多社会力量汇集到一起,将学校校园作为一个社会救灾物资集中转运点,学校教师们有的出钱、有的出车、有的采购、有的搬运,一车车的物资被登记、集中、转运送到了各地的受灾群众手中。
吕贻晓老师一直奔波,直到7月27、28日还在协调车辆汇集物资。
就这样一位平日里爱岗敬业的普通教师,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中共党员的光荣称号。
李?老师,平时性格热情豪爽、工作认真细致。
在这次灾情发生后,她和高中同学们商量着应该为受灾群众做点什么,于是他们自发的成立了一个救灾小分队。
在李?老师的号召带动下,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向李?转账捐款,有的根据需要去购买物资:食品饮水、内裤、卫生巾、凉席、被罩、防潮垫、84消毒液、手电筒、卫生纸甚至洗发水、香皂、驱蚊水、毛巾……
总之灾区需要什么,大家就去采购什么。
先后募集善款近万元,购买物资5、6车。
李?多次亲自押车夜间前往中牟郑州工商学院、巩义米河镇水头村、鹤壁淇县北阳镇、延津县物资接收点等地运送物资。
李?谈到物资送到村里时的情景:村里的乡亲父老夹道欢迎我们,打着手电筒为我们照明,一个个拉着手说感谢。
这让她深深感受到了:“施”比“受”幸福。
老师是榜样,学生更像样
与此同时,学生志愿者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各自社区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
来自高二4班的孟乐同和家长一起,在暴雨中搀扶帮助路人,在社区装卸物资,随身带着学习资料,一闲下来就投入到学习中去。
高一4班的张又文同学,在上街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一个下午搬运救灾物资200箱。
高一1班李孟亭同学在丰庆路卫生服务中心协助社区维持新冠疫苗接种秩序,帮助社区群众填写表格1400多份,还利用学习之余为四月天社区帮助工作人员为社区孩子们上公益手工课……
还有很多的同学们活跃在灾后志愿服务一线,让我们看到了志愿精神的延续传承!
在暴雨袭来之际,中原大地处处是奋不顾身、互帮互助的动人事迹。
十六中的全体教职工,在校党委的坚强带领下,守护好自己的家园后,又毫不犹豫地向周围的受灾同胞生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多难兴邦,这样的人民,这样的情谊,让大家不断的感动着,奋进着,激励着全体师生用更大的能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断奋斗! (河南商报 高嵩 通讯员 曹亚楠)
编辑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