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家餐饮企业因为断水断电,21家门店营业受损,但他们还是组织上千名员工齐心协力先自救再救他,为救援队、福利院、志愿者等送餐,让需要救助的人员及时吃上热乎饭,用温暖照亮温暖,力量拥抱力量。
这就是解家河南菜。
解家河南菜
风雨面前,大家一起抗#抗灾救援,解家河南菜在行动
“大家长”在外地连发六通知
多次嘱咐全员人身安全第一
这次极端暴雨在7月20日降雨量突破极值,被称为“千年一遇”。
尤其是当天下午4点至5点,天像裂开了无数道口子,暴雨汇成瀑布,朝大地倾泻而下,积水成渊成了市区常见的难题。
当天下午5点多,远在外地出差的解家河南菜董事长解忠杰,在企业群里发出第一条通知,首先要求各店注意人员安全,同时要注意门店防水。晚上9点多,他又在群里发信息:通知所有员工,人身安全第一。
7月21日凌晨5点多,他又在群里通知,再次叮嘱:全体员工,注意人身安全。
紧接着,上午9点多、11点多和下午1点多,解忠杰董事长又发了三条通知:一是叮嘱店里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和店内安全,二是,非必要不外出,不冒险涉水,远离被水浸泡的围墙,如果开车被淹,要马上下车。三是对于停电的门店,在来电之前,要重点通知厨房原材料保管储存工作,保证食品安全。
从7月20号下午5点多,到21号1点多,24小时内,解家河南菜董事长解忠杰连发六次通知。
身为一家企业的“大家长”,水灾突然来袭时,无论是全体员工的人身安全,还是门店的食材食品安全,都是他关注的重中之重。
同时,他还要求各门店尽一切可能为需要救助人的提供爱心餐,共渡难关。“每位员工要心怀感恩,每个人都要竭尽全力,让温暖照亮温暖,坚强连接坚强,力量拥抱力量。”
九成门店因停水电营业受损
员工齐心自救不给政府添麻烦
起步于1996年,目前在郑州有21家直营门店的解家河南菜,其中有17家门店都是千平方米的街边店。
所有的街边店在这次水灾来临时,第一时间承担起了临时便民点:市民随时可避雨、免费让周边市民充电、免费提供开水等。
7月20号晚上积水严重时,解家河南菜名门广场店一楼进水。该店店长李迎冬回忆,当时情况紧急,他除了一边要组织员工在一楼挡水,还要时刻盯着员工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要照顾好进店避雨的市民,“这种考验和经历让我难以忘记。”
李迎冬的这种感受对月季公园店长杨林来说,也能感同身受。“我们门店当时进来全是避雨的市民,他们一方面手机没电,我们要提供免费充电。另外我们还要保证一切安全,我的心也是提到了嗓子眼,一点不敢马虎。”
20号晚上高新区瑞达路的积水深到让很多公交车趴窝。解家河南菜瑞达路店当天下午4点多停水停电,店长姜大年接到公司通知后,挽起裤腿就出去清污排积水,安排好店里40余名员工安全回宿舍休息,自己则和留守值班的员工一起,及时把店里食材及时转移到有电的门店,一夜没有休息。
因供电一直没有恢复,营业遭受影响较大的解家河南菜华山路店,直到7月27号才租了供电设备恢复正常营业。店长张戈说,“门店整整停业六天半,心里很着急,但我们还是要顾全大局,听从指挥,积极自救,没有给政府添麻烦。”
餐饮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门店营业因缺水停电受影响,餐饮首要任务是要安顿好全体员工的安全。
在此次抗灾救援期间,解家河南菜确保了上千名员工的自身安全,同时全员上下一直在突围、自救。
对政府主管部门让提报的损失补救,解家河南菜也没有上报,董事长解忠杰说,企业不仅要积极自救,还要尽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因为自己刚淋过雨
所以要给别人送伞
从7月20日晚餐到7月22日,解家河南菜21家门店,因为停水或停电不能及时恢复,大部分店都未能正常营业。尤其解家河南菜远在荥阳的中心厨房配送中心,7月21号上午发生路面塌陷,导致中心厨房无法正常送货,也让门店营业受到一定影响。
但企业受到这些影响,并没有挡住去救他的脚步。因为自己刚淋过雨,所以想尽我所能给别人送把伞。除了奋力自救,解家河南菜还投身到积极救他工作中。
7月20日晚上,解家河南菜接到求助,有200余名消防战士在救援时没有吃上晚饭,月季公园门店后厨立即行动,为消防战士做了米饭、鱼香肉丝、番茄鸡蛋等团餐,240份团餐很快送到了抗洪一线的消防战士手中,让他们吃上了热乎饭。
接下来的几天,2000余份的团餐,送到江苏来河南的救援队、消防战士、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抗灾救援的志愿者手中,让这些争分夺秒救援的一线人员吃上了热乎饭。
截止7月27日中午,解家河南菜共计送出爱心团餐2900份,21家门店水电恢复正常,各门店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杀之后,员工积极投入工作状态,都在正常营业中。
对周围家里水电不通的居民,各门店依然承诺:1.家里没电,请来解家河南菜门店,可以免费提供充电。2.家里停水,请来解家门店免费接饮用开水。
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水灾无情先自救再救助,这就是解家河南菜在此次抗灾救援中交给出先自救再救他的答卷。
解家河南菜的抗灾救援行动,也引起了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搜狐网、河南商报、河南一百度、好食记、郑州人等协会和媒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