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暖心的一幕发生在不久前的一个上午,小宝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由护士阿姨带领着走进了导管室。在陌生的环境中,失去了父母庇护的小宝显得很紧张,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为了安抚小宝的情绪,丁怀兰主任专门下载了《熊出没》动画片,一直抱着他,帮他消除恐惧,分散注意力。
在麻醉师的帮助下,小宝很快就睡着了,心内科医生也迅速做完了手术,小宝被平安推出导管室,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返回了病房,回到了父母的怀里。
镜头记录下了这暖心的一瞬,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浓浓的爱意。这件事情不是大事,但是却让人觉得很温暖。这不是摆拍,而是医护人员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导管室心内科介入大夫的主战场,需要保持无菌环境,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在两扇浅绿色的门后,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们来说,充满着想象,特别是孩子在里面手术,父母在外面的焦虑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每天都上演着类似于丁主任这种令人感动的瞬间。

丁主任说,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进了手术室都会感到害怕。作为医护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也特别能理解患者家属的担心。在手术室里,每个患者都特别需要温暖和帮助,哪怕一句贴心的安慰,一个简单的动作,也会让患者感到踏实。
这不就是我们医者仁心、爱心、不忘初心的一种真实体现吗?
知多点
01啥是“先天性心脏病”?
文中小宝所患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先天性心脏病包含的种类繁多,症状千差万别,最轻者可以终身无症状,重者出生即出现严重症状如缺氧、休克甚至夭折,常见的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等等。


02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注意哪些?
先天性心脏病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而且室内环境要保持卫生,尽量的每天多通风。
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补充营养,比如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瘦肉,鱼肉,鸡肉,鸡蛋,牛奶,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
不能做剧烈运动,但是可以做一些轻度的舒缓的有氧运动,比如像骑自行车,做健身操,打太极拳这些都可以,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抗疾病的效果。
心情要保持平稳,不要着急、爱生气,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03说在最后
少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另外有少部分患者畸形轻微、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而无需任何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校正畸形。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效果已经极大提高,目前多数患者如及时手术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并能胜任普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科室简介
河南省直三院心内科包括东西两个院区,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安贞医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联合组建,是集医疗、预防、教学为一体的河南省心血管重点专科,是首批被河南省卫生厅批准的心脏介入诊疗科室,设有门诊、病房、导管室,配备大型C臂、电生理仪、动态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床旁X光机、床旁心脏超声、呼吸机、除颤器、起搏器等一流先进设备,并于2019年3月8日成为河南省胸痛中心联盟成员单位。
目前开展了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PCI)、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希普系统起搏治疗、三维立体定位(CARTO3)下房颤、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等技术,具有微创不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的特点。
中心拥有先进的院前120急救系统和院内专家团队,使急救车接到病人时就能将检查结果远程传输到医院胸痛中心,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建立胸痛病人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收费”政策,线上专家诊断,一键启动心内科、导管室和介入手术团队,患者可直接送到导管室进行手术治疗。可实现社区-院前-网络医院-胸痛中心无缝连。


来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责编:吴兵
审核:刘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