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
城市

黄河已进入防汛关键期,这个“黑科技”让防汛工作变得更加“耳聪目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15  浏览次数:8534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讯(首席记者 孙科)日前,河南济源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80到100毫米,王屋山、九里沟等多地爆发山洪。据水利部预测分析,今年汛期黄河流域处于北方多雨区,中游部分地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至五成,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黄河已进入防
河南商报讯(首席记者 孙科)日前,河南济源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80到100毫米,王屋山、九里沟等多地爆发山洪。据水利部预测分析,今年汛期黄河流域处于北方多雨区,中游部分地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至五成,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黄河已进入防汛关键期。

不过,洪涝灾害“魔高一尺”,智慧防汛“道高一丈”……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黄河物联”,利用“地面站网+无人机+卫星遥感”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模式,可对气象、流量、雨量、智能水尺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对可能的水库遇险、河流水位暴涨等险情提前进行预警,成为防汛关键期的“防洪利器”。


“加强水利防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让人防、物防与技防三方面相结合,才能提升灾害应对能力。一些山区中小河流降水汇流时间短,洪水形成时间快,监测预报预警难度大,突发暴雨洪水威胁不容低估,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下,汛情将无处遁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信息工程中心夏润亮主任表示,作为水利信息化、智慧化一线科技工作者,为防汛防洪提供智能化新方法、新技术是每一个治黄人的职责所在。



据介绍,“黄河物联”是黄河智慧防汛平台关键技术之一,集成近百种硬件通信协议和接口,实现视频监测、水文监测、堤防监测、气象监测等各类信息集成展示,可为防汛关键期的水文信息可靠性提供坚实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瞬息变化的汛情,如今防汛一线的勇士们早已不是孤军作战,他们背后的新技术筑起一张张智慧信息网,支撑他们决策,一批批智能设备,助力他们迎战。


实时动态展示天气、雨情、水位、水量变化进行及时预报;根据水雨情、工情、灾情等现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对防汛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预警分析,模拟洪水演进情况;针对决策需求,为当前防汛实时调度提供最优调度方案……黄河智慧防汛系统运用科技手段和专利技术,将复杂的预报、预演、预案、预警“四预”场景通过一体化、全链条的场景化进行模拟与展示,提高了防汛监测预警的精准度、抢险救灾的时效性,为人民群众高筑防汛“智慧安全堤防”。 (编辑 施尚景)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