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南阳市宛城区: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5  浏览次数:9907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杜燕伟 赵显志近年来,南阳市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大力弘扬仲景文化,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工作整体跨入全国地级市前列。作为医圣祠所在地的南阳市宛城区,得医圣精神风尚,激活资
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杜燕伟 赵显志

近年来,南阳市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大力弘扬仲景文化,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工作整体跨入全国地级市前列。

作为医圣祠所在地的南阳市宛城区,得医圣精神风尚,激活资源禀赋,传承弘扬仲景文化,走出一条具有宛城特色的中医药发展路子。2004年始,宛城区成为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试点区,连年获得该项目综合考核全省好成绩,“宛城模式”推广全省;2007年4月,国家中医药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座谈会在南阳召开,对宛城区中医药工作予以充分肯定;2015年,宛城区荣获南阳首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个创建周期复审验收。

而托起这一个个殊荣的,是宛城区独有的中医药发展“四个一”优势:一位名人,医圣张仲景;一套体系,区、乡(镇)、村三级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个产业,以宛艾、金银花等“八大宛药”为代表的中医药种、产、销完整产业链条;一幅蓝图,以医圣祠文化园为核心的张仲景健康城建设发展远景。


一位名人:延续医圣文脉,传承仲景精神

宛城区是医圣张仲景墓祠所在地,也是国家重点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底蕴厚重,根植人心。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曾任长沙太守,东汉著名医学家,被尊为“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医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中医临床原则。坐堂行医、悬壶济世等历史典故,都出自张仲景。他存世的中医经方,有200多个目前还在使用,著名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就是以他的经方而生产的。


如今,张仲景已成为南阳的一张名片。南阳市依托医圣祠,成功举办多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 “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和“仲景论坛”,“一节一会一坛”已成为南阳的年度盛会,也成为宛城区向世界传递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交流平台。


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沃土,培植了宛城区浓厚的中医药健康医疗氛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南阳县医院),1952年就有了中医门诊;1987年,南阳县中医骨科医院(现宛城区中医院)成立;全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全区村卫生室有21家被评为市级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村卫生室。这种中医药根植基层、根植乡村的现象,形成了宛城区独有的“特色”。


对此,宛城区卫健委主任、区中医药发展局局长王彦表示:“宛城区的中医药发展能形成特色和规模,根在村级、根在百姓,更确切地说,根在丰厚的仲景医圣文化沃土。”
多年来,宛城区持续推进仲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六进”活动,更助推了全区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的提升。目前,宛城区中医药文化养生保健知识普及覆盖全区85%以上行政村、90%以上社区、85%以上家庭,仲景文化氛围比任何时期都浓厚。


一套体系:中医药全覆盖,呵护全民健康

“医生,我不想手术,这个病能不能吃中药治。”家住南阳城区的王女士来到宛城区中医院就诊,王女士腹痛、月经量多,彩超发现子宫多发肌瘤,最小的如绿豆大,最大的如花生米,经过“仲景国医传人”、宛城区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曹正喜诊察后,连服三个多月的中药,腹痛症状完全消失,彩超检查对比,子宫肌瘤明显缩小。王女士高兴地说:“没想到中药的效果这么神奇!”


对于中医经方治疗,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李珊珊同样深有感触。前两天,她所就职的宛城区中医院中医儿科接诊了一例儿童感冒病例,已经达到住院标准,但精神状态较好,她就用张仲景《伤寒论》的经方“麻杏石甘汤”,喝了两服药,孩子就好转了。“这个药方只让患者家属花了6块钱。这就是张仲景经方‘简、便、廉、验’的显著特点。”


据了解,作为宛城区知名中医工作站站长的曹正喜近三年年均门诊量11465人次,月均门诊30天,日均门诊量35人次。宛城区中医院副院长张成太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年均门诊量17189人次,月均门诊30天,日均门诊量47人次。而年轻的主治中医师李珊珊是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的中医专业人才,在宛城区中医院有职务、有平台、有待遇,是中医人才梯队培养的中坚力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宛城区在全国率先开启“专长中医实践基地”,通过处方专人把关,将口碑好、有专长的民间中医汇聚在一起,开展实践活动,使中医专长技术得以很好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宛城区中医药发展局副局长马勇向记者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宛城区中医药服务系统,一是中医药人才配备合理,二是设备及服务功能完善,三是管理模式比较超前。更重要的是,宛城区委区政府在宛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增挂宛城区中医药发展局牌子,为区中医药发展局增设两名副局长职数和两个科室,增加编制人数,明确赋予宛城区中医药发展局统筹管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职能,实现了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产业、张仲景文化三位一体,足见宛城区对中医药的重视。”


不仅如此,宛城区还实现了南阳市中医院、宛城区中医院作为三级、二级公立中医医院,与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药服务指导和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


同时,“西学中”培训体系的形成,“治未病”中心的创建,全国首创的“宛城区专长中医实践基地”、全省率先成立的以刘世恩等十大中医名师为代表的“宛城区知名中医工作站”,都标志着宛城区传承、创新、发展仲景文化,已经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一个以宛城区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正日益显现出它无尽的风采和魅力。


一个产业:创建中药园区,打造宛药品牌

在宛城区红泥湾镇的南阳承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在车间见到了正在包装艾脐贴的47岁员工周明茹。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在厂里干3年了,月工资3000多块,在家门口上班,还能方便照顾家,比出去打工强多啦。”


在宛城区,像承善堂这样从事种植艾草、生产加工艾制品的企业,还有百草堂天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成规模的公司,他们生产的艾条、艾绒、艾绒床垫被褥、艾草洗护产品、艾精油等系列产品,


填补了中国艾灸行业的空白,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几十个国家。


除了艾草产业,宛药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也是宛城区的一大亮点。宛城区的南阳仲景百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植物养生保健食品、5000吨中药饮片、口服饮片深加工;宛城区的润旺专业合作社,半夏、苍术、白芷、黄芩等中药已经实现规模化种植。目前,宛城区艾草、金银花等“八大宛药”中药材种植整体规模已达4万亩左右,中药材种植年产值近10亿元。


与此同时,宛城区的中医药产业已走向现代化、品牌化。形成规模效益的区属注册公司已达数十家,包括南阳中药饮片龙头企业南阳仲景百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知名艾制品企业南阳百草堂天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南阳普诺瓦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南阳艾嘉源艾草科技有限公司,南阳承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阳振丹艾灸苑等,全区中医药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通过积极发展中医药农业,壮大升级中医药工业,创新拓展中医药商业,宛城区已初步实现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闭环体系。


一幅蓝图:擦亮中医圣地,构筑养生之都

擦亮张仲景名片,打造中医药高地,是宛城区乃至全南阳人共同的梦想和期盼。近年来,南阳市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历史机遇,启动张仲景健康城建设,并列入全市“九大专项”工作。以中医药项目为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医圣地、养生之都”。以医圣祠为核心,启动实施医圣祠文化园暨张仲景中医药博物院项目,加快建设藏方阁、仲景书院、国医馆等标志性建筑,面向世界建成中医药文化地标,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


作为医圣祠所在地,宛城区承担医圣祠文化园项目建设任务,总投资44亿元,总占地面积689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集文物保护、收藏展览、文化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文旅综合体,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和世界中医药文化地标。


目前,已完成医圣祠周边321亩征迁任务,一区建设正全面启动。借此机遇,宛城区将同时迁建升级区卫校和区中医院,建设一个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特色中医药职业学校,按照国家三级中医院标准建设一座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的现代化中医院,带动宛城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十四五”期间,宛城区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老年病科,区中医院康复科规模居全市先进位次,25%的中医馆建成示范性中医馆;加快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宛城区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加快宛城区中医院建立区级经方培训临床应用基地。到“十四五”末,区中医院达标上等为“三级”中医院,宛城区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确保医圣故里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传承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编辑 施尚景)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