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房产
房产

砥砺前行 商丘市虞城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16  作者:河南商报记者高瞻展文/图  浏览次数:18184
核心提示:美丽新农村,乡村共建设。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各个村落的面貌焕然一新,各村村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向着乡村振兴大步迈进。
美丽新农村,乡村共建设。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各个村落的面貌焕然一新,各村村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向着乡村振兴大步迈进。从“特产村”到“网红村”,村民、村庄、产业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乡村的形象升级、产业的品牌建设,又将怎样反哺乡村经济?

就这些问题,河南商报记者在虞城县进行了探访。


刘杨庄村不仅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在节假日期间,还吸引不少观光游客驻足

蜕变

靠着13亩苹果园
中年农妇打赢人生翻身仗

2016年,是虞城县田庙乡金郭庄农妇马福勤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2016年春节后不久,马福勤的丈夫突发心梗去世,虽然留下了13亩苹果园,但所有关于果树的事务都是丈夫生前一手操办,要想明白施肥、打药、管理、销售这些事儿怎么做,对一个农村家庭妇女来说,太难了。

除了承受丧夫之痛,她还要面对果园前期投入产生的巨额债务、果树养护管理和地租的支出,再加上3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费用,收入入不敷出,马福勤的人生似乎陷入了绝境。

碧桂园河南区域的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首先给马福勤的儿子小涛和女儿心雨发放了3000元的助学金。

同时,工作队邀请河南农大的专家教授前来为马福勤作果树种植的技术指导。针对苹果产量提升后的滞销问题,工作队一方面联系企业方进行消费帮扶,一方面联系市场经销商上门收购,通过两个月的努力,帮助其销售近一万斤。

在政府和碧桂园河南区域的共同帮衬下,马福勤开启了人生的转机。

2021年6月,河南商报记者重访虞城县时,马福勤正在自家苹果园里忙碌,每棵树上都硕果累累。马福勤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她说预计今年产量能提高10%,又是一个丰收年。

如今大女儿已经结婚,儿子上大四也能勤工俭学,苹果园收入也逐渐稳定,家里刚刚翻盖了房子,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水果之乡刘杨庄村口,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果盘雕塑

嬗变

共建美丽乡村,果乡展现新貌

马福勤的变化,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贫困户发生变化的缩影。河南商报记者在虞城县采访时深刻体会到,脱贫致富后的村民们在干劲儿十足地为新生活努力着。

虞城县田庙乡刘杨庄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今,来到虞城县田庙乡刘杨庄村,以果树枝蔓为意象的东大门,和村口以梨、桃、杏等本地特产为意象的巨型果盘雕塑,彰显着村民们品牌意识、美丽家园意识的逐渐觉醒。

家家户户的外墙壁粉刷一新,家门口用旧轮胎、青砖块做成的景观小品,用废旧铁锹柄围成的结实的木栅栏,将家门口变成了个小花园。晚上,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村民们健身锻炼、跳舞嬉戏,热闹非凡。

刘杨庄村村支书牛玉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从2019年开始,这个瓜果之乡的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理村内道路垃圾,种道旁树,打造景观,都并非易事。然而,村里坑塘的治理是个更大的难题。

牛玉旺说,村里原先有几个大坑,坑内积水,蚊虫垃圾较多。后来,村干部主动担责,带头清理垃圾,将坑塘深挖到3层楼深,坑壁做好护坡、设置三层退台,外围种植果树并围起栅栏。此外,还在村里安放了300多个垃圾桶,方便村民的同时,更保证了环境清洁。

 “村干部带头干,党员积极干,群众们添砖加瓦,干劲都很足。”牛玉旺说,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请来了规划设计人员对村里景观进行了优化提升,村子的东大门、果盘雕塑、凉亭皆由爱心人士贾天运捐资修建。

村庄变美了,不只村民们心坎里觉得舒坦,甚至连来收购水果的外地人,也会禁不住拍照点赞。目前,刘杨庄村作为“特色村”“网红村”的潜质也在不断地发挥出来。

蝶变

做强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帮助村民致富,带动村庄变美,谋划产业未来,在虞城县大大小小的特色村里,乡村干部们一刻也不敢停歇。

“原先的产业不能丢,但是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那就是改良新品种。”谈起乡村振兴,牛玉旺说,村干部要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学习新技术、寻找新品种。

引入的新品种由村干部在自家果园先嫁接、先尝试,有成效后再带领农户推广。“原来梨品种马蹄黄,收购价最高2角钱每斤,每亩地收入还不到2000元。现在引入了优良品种皇冠、翠玉、原黄后,收购价可达1元每斤甚至更高,亩均产值能超过5000元。”

除了持续改良品种外,村里正申请建设一座大型冷库,筹划建设果品批发市场,延伸产业链,把瓜果生意继续做大。在虞城县,像刘杨庄村这样的特色村庄还有很多,不少村落已经打造成了“网红打卡地”,在节假日期间,吸引了不少观光游客驻足。这不仅打通了新的经济形式,实现创收,还丰富了村民们的见识,富足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

为了让优秀本地人才回流,碧桂园河南区域联合人民日报社,结合虞城县妇女劳动力实际,启动了月嫂、家政、养老服务等适合妇女就业的培训项目。目前已培训了20余期近2000名妇女,有不少在上海、北京、郑州工作的月薪达万元以上,在商丘周边工作的平均月工资也有四五千元,让原先的“半边天”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事实上,碧桂园河南区域在虞城县所做的产业帮扶、公益扶助,只是碧桂园集团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碧桂园创始人及集团累计捐款已超87亿元,并主动参与全国16省份57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已助力49万人脱贫,未来将继续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今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先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其表示:“我曾经一贫如洗,是国家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是应尽的责任。”

此次再访商丘市虞城县,我们见到了马福勤窗明几净的新家,再也没有家徒四壁的窘迫;我们见到了高雪华成长为稳定收入的月嫂,与收入低、条件差的钢筋工生涯说再见;我们还拍下了刘杨庄村修葺一新的水塘、村口气派的果盘雕塑,更期待着果品冷库、集散市场的建设。

采访归来,听着各个村子傍晚传出的欢笑声,你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乡村的变化,在政府的带领下、企业的推动下、村民自身不懈的努力下,广袤黄土地上的中原儿女正朝着富足而美满的生活大步跃进。

责编:陆嘉文
审核:白雪莹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