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喜,恁大娘真是作难啊。”70多岁的张小金颤巍巍地从塑料袋里掏出瓶瓶罐罐的药,泣不成声。
“大娘,你别难受。俺们都了解过情况了,俺大伯是老党员,一直不给组织提要求。恁俩都符合低保标准,会尽快办的。”栗运喜拉着老人的手,耐心地安抚。
栗运喜,1992年出生,河南省新蔡县砖店镇大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支书,官儿不大,事不少。”“90后支书”栗运喜憨厚一笑,底气十足地说,“不怕,咱有‘三千万’。”
“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栗运喜说这是老支书留给他的“制胜法宝”。
最近,大宋庄村在搞人居环境改造。有几户群众的菜园子篱笆一直扎到大路上,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咋也说不动。碰头会上,村干部给栗运喜抱怨,东头老李态度强硬,“还没走到他家门口,都撵人。”
散了会,栗运喜来到老李家。“大爷,你看人家村,人居环境改造以后多敞亮。”栗运喜一边给李大爷翻看手机相册,一边解释说,“这菜园子占的地不是您个人的,是国家的、集体的,政府出钱给咱环境弄好了,出门都方便,住着也舒心。”
“那不中,啥也甭给俺说,说啥也不中。”李大爷甩开栗运喜递来香烟的手,头也不回地走了。栗运喜尴尬地站在原地,笑着说:“没事,还有法儿,他儿女活道,让他们劝劝大爷。”
……
漫长地通话之后,李大爷儿子决定改天专门回来一趟,跟父亲好好说说。
“这些事可算不上难事,当支书,最难的就是如何给群众找到致富的好路子。”栗运喜回忆起三年前的一件事。
2019年,砖店镇政府招商引资来的产业扶贫孵化基地落户大宋庄村,需要该村在一周之内流转一千亩连片土地,用于蔬菜大棚建设。
接到任务,栗运喜连夜召开碰头会,给村干部们分派任务。然而,两天过去了,大家反馈的结果让栗运喜睡不着觉。“零!一户也没说动。”
栗运喜认真分析“零”的原因。群众们不了解,看不到实惠,咋放心把地流转出去?他冷静地将1000亩连片土地所涉及的群众分成三类,采取不同措施,针对性地做工作。
对于在家务农的群众,栗运喜将大家召集在一起,认真宣讲流转政策,补偿条款,以及大棚种植带来的务工机会等。干部带头流转,干部再去做自家亲戚朋友的工作,当天成功流转土地六百余亩。
对于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栗运喜安排专人打电话将政策、实惠讲解到位,陆续又流转了二三百亩土地。
以刘建设家为主的十来户群众,迟迟不愿流转手里的土地,成了“难啃的硬骨头”。栗运喜坚持每天早晚去刘建设家做工作,要么讲政策,要么拉家常。第四天夜里,栗运喜忙得晚饭都没顾上吃,又来到刘建设家,最终感动了他80多岁的老母亲。在母亲的劝说下,刘建设终于点头答应。
至此,一周之内,大宋庄村成功流转一千亩连片土地。项目建成至今,群众享受着每年千把块钱的土地流转分红,闲时在基地打打零工。
见到栗运喜来基地,正在给西红柿打叉的群众热情地招呼,“运喜来了,好好看看。对面棚里黄瓜长可好,摘着吃吧,可新鲜。”
栗运喜详细询问蔬菜产销情况,工资结算是否及时……密密麻麻记录完,他合上本子,匆匆赶往地头。
“小麦灌浆期,正是增穗的时候,前几天强对流天气造成不同程度倒伏。”栗运喜十分惋惜地说,群众辛苦一年,眼瞅着就是收成的时候了。
“大爷,恁家这粮种明年得换换,你看人家旁边地都没事,恁这大片倒伏,可惜了。”栗运喜给农户王从华说,“得科学种地,选抗倒伏的种子,不能下太稠,拔节孕穗时候少上点腊肥。”
“这今年可咋整啊,这块地可算完了。”王从华发愁地望向栗运喜,“别慌,大爷,收麦时候机器下不去,俺几个过来给你搭把手割,咱也上得有农险,保险公司会赔咱一部分的。”
夕阳映红天空,麦穗低垂着肥硕的脑袋随风摇摆,麦香袭来。“我们这代人真是遇上好时候了。脱贫攻坚完成了,乡村振兴开始了。农村要振兴离不开年轻人啊。”栗运喜感慨地说,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干出名堂,得到群众认可,“啥时候想想都可有劲,可光荣。”
栗运喜抿了口水,瞬间满血,他麻利地发动车子开往村委。前路漫漫,还有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绞尽脑汁的“千方百计”,不辞辛劳的“千辛万苦”。更有,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吉倩倩 实习生 王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