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转化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郑泰森说。
6月9日下午,河南省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之“大河巧匠”抖音电商扶持计划启动仪式在豫记文创空间举行。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抖音电商、豫记三方携手,将在非遗资源的挖掘、非遗技艺的记录和传播、非遗传承人的发展等方面合作,助推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与传承。
【“贫穷”限制河南非遗文化传承】
栩栩如生的南阳烙画、透气舒适的商城手工毛底布鞋、憨态可掬的泥泥狗……
这些都是流光岁月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是凝结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但河南省老字号协会轮值会长李红霞谈到它们时,不由感叹:很多老字号不再门庭若市,尤其是对于现在最具消费力的年轻人来说,老字号还未找到当下市场的“爆点”。
省级非遗传人黄建华更是直言:“非遗传承人都很穷,后继无人,甚至于每天都想放弃。”
如何让非遗文化与主流消费群体接轨,如何将文化变现,成为业界亟需思考的问题。
【非遗保护的基础路径有三:见人、见物、见生活】
传承尚难,遑论发展?“河南宝藏”究竟该怎样被保护?
郑泰森说出了他的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的路径有三:见人、见物、见生活。
他解释,所谓“见人”就是要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见物”则指的是要见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技艺,生产的产品,“见生活”尤为重要,指的是这些产品要渗透进人们所有的生活细节当中。
“也就是说,有真正内在的、可供传承的文化,转化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才能成为我们所需要的持续性的传承。”郑泰森说,“‘买卖’是非遗传承的通俗说法,也是对非遗传承保护最好的路径。”
【“买卖”文化要打造“场景”】
如何“买卖”文化?
郑泰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都囿于各自的领域,因此,非遗文化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场景”。
在他看来,北宋时期的中国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经济又或者文化品位,都是历史上最高端的。因此,他认为,可以考虑为北宋时期相关的文化塑造一个特定场景,在做城市历史文化建筑的时候,也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融合起来。
“要把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域集合在一个特定的产业载体中,比如说我们要打造一个美食街,只有美食是不够的,要把和享受美食相关的整个过程中的场景和产品进行联动。
【非遗传承要借力互联网】
“情怀越重,流量越差,越热闹,越多人点赞。”抖音达人@老杨阿老杨分享了他玩转短视频的“秘诀”。
在他看来,非遗文化的传承,必须要借力互联网,拥抱新媒体,将文化场景通过短视频带到大众身边。
为此,启动仪式上,抖音电商表示将参与河南非遗购物节的线下非遗市集,同时,进一步扶持豫记设立的“大河巧匠”平台,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展现非遗魅力,利用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手段,推动黄河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外,抖音电商还将通过“富艺计划”,持续帮助非遗传承人更好的记录、展示、传播其技艺,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销售渠道,让平台上的非遗商品和传统手工艺品,被更多人看见、了解和获得,助力传统文化传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
编辑: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