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又称“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
近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影响,黄河中下游地区水流量减少、水质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居民的生活,制约了经济发展。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明确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刻阐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做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因此,对生态补偿问题探索作为一种研究黄河流域的独特视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来自郑州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张鑫、梁湘、刘一林、柯锶仪、王佳欣、项婉婷、贾让,组成了“黄河情”小队。他们通过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几个月以来,他们跨越了无数艰难险阻,深入黄河流域沿岸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同时开展线上调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都留下了他们挥洒汗水的足迹。
据介绍,该调查旨在研究居民对生态补偿的支付,通过调查了解黄河流域居民对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调查居民的支付意愿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反映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现有困境,以引起社会对生态补偿手段的关注,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难题提供决策参考。
黄河流域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亟待改善。该调查以居民为生态补偿的支付主体,研究居民对于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通过居民支付等方式,“支”援黄河的环境保护及治理等工作,这也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手段。
调查分析表明,流域居民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但居民对生态补偿政策缺乏了解。
团队成员针对调查结论,从完善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法规,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创新和加强黄河流域治理的宣传教育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制定居民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健全生态补偿配套机制;提高居民参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建设的意识,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编辑: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