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市
城市

新野:心系田野间 振兴正当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2  浏览次数:10209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张治中 通讯员马源阳 梁浩杰孟夏时节,万物并茂。行于南阳新野县的阡陌间,微风拂过层层麦浪,吹动粼粼波光,穗穗挺拔,渠渠清流,蛙声作管弦,平原水乡绿富美新野县已现雏形。移步该县产业集聚区,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化厂房傲然挺立,一条生机盎
河南商报记者张治中 通讯员马源阳 梁浩杰

孟夏时节,万物并茂。行于南阳新野县的阡陌间,微风拂过层层麦浪,吹动粼粼波光,穗穗挺拔,渠渠清流,蛙声作管弦,“平原水乡”绿富美新野县已现雏形。移步该县产业集聚区,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化厂房傲然挺立,一条生机盎然的工业长廊映入眼帘,千年古城处处跃动着务实发展的时代新音符。

新野县是典型的平原县,境内无山,百里平川,自北向南有唐、白、湍、刁等8条过境河流,全市80%左右的出境水过境新野,每年约有37亿方,是南阳盆地的出水口,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近年来,依托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区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强化“田园新野”发展理念。  

生态兴县,惠及百姓。新野县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为目标,强化“田园新野”的发展理念,发挥水资源丰富的自然禀赋优势,统筹推进四水同治,重点实施全域水系连通、唐白河治理、“千村万塘”整治、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管理五大工程,着力打造水系连通、河清岸绿、宜居宜业的“平原水乡”。

利用8条自然河道、现有灌区、部分开挖、重要节点建坝蓄水贯通连接,实现蓄住“天上水”、留住“过境水”、涵养“地下水”,既满足农田灌溉用水,又保护水生态、形成水景观。止目前,共谋划实施水利项目23个、总投资66.3亿元,已完成投资23.1亿元。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作为全国小麦商品粮基地县和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引导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生产向机械化集中、管理向专业化集中、经营向市场化集中,广泛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元化政务服务,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项目带动,安居乐业。高标准规划产业集聚区15.6平方公里,不断完善路网、管网、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了综合服务中心、棉花储备交易中心、棉纤维检验中心、环境监测中心等服务设施,以此为基石重点抓好“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培育,围绕“三高四新”抓招商,巩固提升老项目,重抓重推“平地起谷堆”的新项目。以“返乡创业”工程为抓手,形成了鼎泰高科、旭润光电等20家企业为群体的光电电子产业。此外,该县依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的优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指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牛肉熟制品、林果、蔬菜、花生、黄酒等深加工项目不断涌现,形成了科尔沁牛业、同星粮油等35家企业为群体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精准施策,筑基塑魂。以发展肉牛、蔬菜、花生、优质小麦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引擎,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建设六大蔬菜生产基地。全县种植花生40多万亩,肉牛存栏10万头左右,蔬菜35多万亩、常年活跃着1000多名蔬菜经纪人,90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100多座温室大棚和一个供港蔬菜基地,与河南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品种,推行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种植,年产量170多万吨,产值20亿元以上,亩均产值7000元以上,菜农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
(编辑 吉倩倩 张恒 实习生 宋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