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教育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达389万份,“鹰城”数字健康开启加速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次数:10676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苗苗 通讯员 赖敏5月25日,河南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卡推广应用培训会在平顶山市召开。作为国内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典型代表,平顶山以强基层为重点、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信息支撑的创新服务模式,在现场引起广泛关注。村头接诊,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王苗苗 通讯员 赖敏 

5月25日,河南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卡推广应用培训会在平顶山市召开。作为国内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典型代表,平顶山以强基层为重点、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信息支撑的创新服务模式,在现场引起广泛关注。

“村头接诊,云端看病” 创新数字工具提升基层能力

面对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基层医疗机构众多的情况,2017年,“鹰城”平顶山与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微医展开合作,双方携手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而到2019年,双方又开始探索建设“平顶山健共体”,进一步利用数字化手段,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堵点”问题。

什么是“平顶山健共体”?其本质是以健康为中心的紧密型医共体。

简单点说,平顶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通了诊疗和公卫数据,形成了全、真、活、可用的居民健康档案,并以流动医院“车、包、站”组合形式,将医疗、医药、检查检验等服务送到家门口,实现了“村头接诊,云端看病”。

目前,平顶山市共有65辆云巡诊车、上千个云巡诊包、医卫工作站覆盖绝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升级后的云巡诊车,除可协助完成7大类53小项检查检验,还配备了智能诊疗系统、医疗协作系统、云HIS等,基本已将检查、检验、诊疗、开方、配药等一整套服务能力搬到了百姓家门口,相关数据也会自动更新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而便携式的云巡诊包,则方便基层医生上门为居民进行血压、血氧等检查检验,开展家医签约、建档、健康体检和随访等工作,被亲切地称为“21世纪赤脚医生”。至于医卫工作站,其集成10大项151个小项功能,能协助医生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心电、家医签约管理、在线转诊、中医辨证开方、在线技能培训等工作。

据平顶山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刚上线的,由微医建设运营的“平顶山市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整合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大业务系统,应用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在医院推行事前事中监管系统,在卫健、医保部门使用事后监管系统,形成了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审核的全过程监管。

“这为遏制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等问题和精准打击欺诈骗保提供了支撑,强化了医疗监管,规范了服务供给。”上述负责人说道。

“平顶山模式”受嘉奖 将探索数字化慢病管理

 

目前,平顶山市已打造了基层医疗卫生云系统、区域影像云系统、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便民一卡通信息系统,初步完成了卫生健康信息大数据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达389万份,建档率95.82%,而这几年间,上述系统已累计提供公共卫生服务2305.22万人次,开展远程心电超3.7万人次,远程会诊超6.8万人次。

有数据显示,2017年平顶山市三大类疾病死因构成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9.28%,心脏病、脑血管病位居一、二位。而随着电子健康档案的稳步推进,居民的就诊、体检、保健等健康信息关联整合到健康档案中,为实现居民尤其是慢病性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4年多的实践,平顶山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切入,有效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农村健康保障薄弱等问题,并受到了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河南省委深改委的肯定,被评价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平顶山模式。而郏县作为率先试点,已获得国务院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的督查激励。

谈及未来计划,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颖称,接下来,平顶山市将不断健全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医疗+医保+医药”综合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慢性病服务模式。

而据了解,下一步,平顶山将与微医合作探索“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以健康为中心,以“强基层、管慢病”为切入点,有效提高慢病的知晓率、管理率和控制率,延缓甚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编辑:刘梦鸽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