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孙超 通讯员 丁浩
“谢谢户政科,谢谢康科长,要不是你们的努力,我可能一辈子都是黑户了。”4月21日上午,平顶山郏县堂街镇段李庄村四组村民李国庆拿着一面写有“人民公仆为人民•关爱孤寡暖人心”的锦旗来到郏县公安局户政科,向该科科长康晓红和堂街派出所户籍民警夏亚鸽表达谢意。
把群众当成亲人
李国庆今年68岁,多年前,他与妻子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没有带任何证件,不得已辗转各地打工。2005年时经老乡介绍,他在西安碑林区一家属院做门卫,一干就是15年,其间很少与家人联系。2020年11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时,他被发现户口已注销,手机卡、工资卡都是用朋友的身份证登记办理的。今年春节前,他回到郏县老家,与村党支部书记一起到堂街派出所办户口。
户籍民警夏亚鸽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向科长康晓红作了汇报。接下来,二人入村走访,查询户籍档案,又联系李国庆打工的社区及所属派出所,经提交一系列材料后,最终为他办理了户口簿和身份证。感激不尽的李国庆送去了锦旗。
像这样的入户走访补录户口,康晓红每年都要经历很多次。面对群众的感谢,她总是轻轻一句“这是我的职责,不给办就是失职”,便一笑而过。
户政工作看似平凡,却是公安机关面向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群众了解公安机关的一面镜子。民警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政府及公安机关的形象。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康晓红深知这一点。因此,康晓红要求,每月25日,负责户籍的同志下班后都要回到局里进行集体学习,户政科机关及15个派出所户籍室的每一个民辅警都要做到文明用语、行为规范。
“把每一个来办事的人都当成自家亲人看待。”康晓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她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户政科机关8名同志在近3年来,荣获市(县)优秀党员4人次,优秀辅警3人次,市(县)先进工作者两人次。户籍业务更是零投诉,得到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把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去年2月6日晚11点左右,康晓红接到上级指令——对3000余人进行信息比对。
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片刻犹豫。她随即逐一拨打电话,不到半个小时,15名户籍工作人员全部到岗,随即开始工作。凌晨3点,所有信息比对完毕并如期汇报。
去年2月9日晚,又有8000余条信息需要核查,她又带领全体人员星夜兼程,最终在清晨6点完成任务。
紧接着,去年2月12日、2月16日、2月22日,又有近3万条信息零失误比对完毕,为全市和郏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疫情防控最紧时期,去年2月4日8时,辖区李女士打电话称儿子刚出生10天,尚未入户,但因病需到市区住院,急需办理户籍。得知情况后康晓红立即与辖区户籍民警联系,通过视频为李女士的儿子办理了入户,并立即告知对方身份证号码,不到9时,患儿入院手续即办理完毕。
把便民服务深入细化
去年以来,在康晓红的倡导下,郏县公安局户政科主动作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特殊需求以及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户政事项,在全县各户籍室率先开辟礼让老人、老年人优先办理业务的“绿色通道”,在柜台放置了老人需要的急救药品、老花镜,增设了办证引导员,并继续保留现金、银行卡支付等传统的缴费方式。
今年4月上旬,渣园派出所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拿着身份证支支吾吾说要办理户口簿,而身份证上的地址显示是白庙乡,也就是说按规定她应去白庙派出所办理。但老人说,自己娘家在渣园乡,不想和前夫共用一个户口簿。当民警王瑞琳询问她想迁往哪里时,老人突然开始大哭。后来,考虑到老人的情感需求,王瑞琳请示了康晓红,为老人重新立了户。拿着新户口簿,老人开心地笑了。
付出总有收获。2010年、2015年、2017年,康晓红先后三次被市公安局授予三等功;2016年3月,被市公安局评为全市公安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3月,被市公安局评为市公安机关优秀人民警察;2020年6月,被郏县公安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11月,被评为市抗疫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一张小小的身份证,户口簿上简简单单的几行字,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是个人成为国家公民的象征,也是国家对个人的承认。“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户籍警察,我们要有一颗执着的心,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目标和追求。”康晓红说。(编辑 吕瑞天 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