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8日,“民法典时代下危困企业脱困路径与立法完善”高峰论坛在郑州市美盛喜来登大酒店成功举办。来自省内外的500多位学者、法官、律师、管理人等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与会交流。

为进一步推动《民法典》的实施及配套法律、法规的修订,探索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及长效机制建立,河南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河南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联合北京市破产法学会共同举办“民法典时代下危困企业脱困路径及立法完善论坛”,北京康达(郑州)律师事务所承办了本次活动。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康达”)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康达搭建了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法律服务网络,以卓越的服务水准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获得国内外客户高度赞誉,跻身于国内著名的法律服务专业机构前列。康达总部设在北京,在西安、深圳、上海、广州、香港、郑州等设有18个分支机构,能够提供跨地域的法律服务,现有执业律师950余名。康达郑州成立于2020年,现有工作人员共80人,执业律师52人。

本次论坛集中研讨了危困企业脱困路径与立法完善的相关问题,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展、风险能力应对、破产法及相关法律修订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调研和收集建议。
论坛现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利明发表《担保物权制度的现代化与我国民法典的亮点》的主旨演讲。王利明指出,“担保制度的现代化关系到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法典》顺应了担保物权的发展趋势,我们要树立法典思维,奉法为尊。接着王利明从动产担保的发展趋势、统一担保权利竞存时的优先顺位规则、扩张担保财产范围、扩大当事人意思自治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北京破产法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破产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欣新发表主题为“预重整的制度建设与实务辨析”的演讲。王欣新以我国企业挽救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视角,系统论述了预重整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对预重整制度的正确理解与实施以及对我国预重整制度建设的深度思考。
下午,活动举行“民法典时代性下危困企业脱困路径与立法完善”主题论坛和专家点评,论坛分为两个议题:《法治营商环境视阈内的立法完善》及《破产法实务角度下危困企业脱困路径的限制和优化》,参会的来自高校、法院、律协的专家学者纷纷畅所欲言,热烈探讨。
弘扬民法典精神,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光荣使命。本届论坛聚焦危困企业脱困相关问题,业界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专心创新、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为建设现代化河南凝聚强大力量。(编辑 吕瑞天 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