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宝丰:编制“活水”激活发展动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7  浏览次数:10463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 孙超 通讯员 石少华4月27日上午,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军营村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企业签约订购的首批1700把扫帚正在加紧生产。小扫帚即将扫开致富新路子,带动全村群众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下一步,
河南商报记者 孙超 通讯员 石少华

4月27日上午,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军营村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企业签约订购的首批1700把扫帚正在加紧生产。小扫帚即将“扫开”致富新路子,带动全村群众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下一步,我们要把小扫帚做成大产业,扫出群众的幸福生活,扫出军营村乡村振兴新征程。”军营村党支部书记王雪峰说。

编制“下乡入村” 为乡村振兴增活力


军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村内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为零,群众信访不断,是赵庄镇的“老大难”村。

2019年底,已经39岁的“能人”王雪峰放弃了优渥的城市生活,通过层层选拔,任职军营村第一副书记。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20年4月份,经党员推荐,他又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上任后,王雪峰捋清思路,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集体经济等方面入手,使军营村旧貌换新颜。短短一年,该村一跃成为了全县“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王雪峰也被宝丰县授予“优秀乡土工匠”“第一副书记十大创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王雪峰是我县公开选拔的317名第一副书记中的杰出代表。”宝丰县编办主任姬军峰介绍,农村工作任务繁重,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制约着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打破用人瓶颈,宝丰县在2019年5月的乡镇机构改革中,采用“减县补乡”的方式,按照“人员编制下乡入村,一村一编担任第一副书记,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从县直事业单位中向乡镇调剂317个编制,将选拔出的317名第一副书记纳入乡镇管理,充实了乡镇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攒足了后劲儿。

编制问题的解决,大大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肖旗乡朱洼村第一副书记马兰利用网络直播、到店选购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方式,展示销售辣椒酱、小米等农副产品,每月销售额达3000元以上;张八桥镇祁庄村第一副书记李学义带领村民从事土布生产和特色编制,并注册“桥上特色产品商铺”,通过网络销售平台进行销售,产品远销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如今,军营村以“党员带头”为主线,在原先15户群众加工扫帚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将扫帚生产规范化、产业化,走出一条“支部引领合作社、合作社促进产业、产业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创新用活编制 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香满园。宝丰县守正创新用活编制,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向基层、向一线倾斜,在全县激活了发展的“一池春水”。

该县在全省率先启动的“县管校聘”改革,盘活教育编制资源,促进了城乡教师编制平衡配置,使管理体制更加顺畅,教师活力不断释放,师德师风明显改善。

该县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组建医疗健康集团,实行机构编制总控,由集团根据工作需要在总控内自主灵活使用人事编制,破解了过去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独立运作,联系性、协调性服务差、各自为战等难题,筑牢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防线,使广大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该县还在整合“民呼必应”服务惠民资源、加强说唱文化生态保护、推动市场监管等五大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诸多方面,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工作深化改革“先手棋”、社会治理“助推器”、市场经济“催化剂”作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2020年,该县生产总值达339.6亿元,增长3.9%,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6.2亿元,增长13%,增速平顶山市第一、全省前列。目前,在第一副书记的带领下,全县发展特色产业村82个,村集体收入达30万以上。(编辑 吕瑞天 刘梦鸽)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