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责任心强、充满爱心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配备到孩子们所在班级,采用“个学”辅导的形式进行“一对一”的学习。
这是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利用八年的时间探索出来的融合教育模式。
4月14日,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举行“美好学校”建设系列活动——融合教育现场会。
“都好”课程,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八年探索
如何融?大学路第二小学利用八年时间,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
2013年,大学路第二小学被二七区教育局选定为首个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试点校。
学校建立实施个别化教学、特殊需要的资源教室,开始着手对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进行实践研究。
2014年8月至今,学校共接收13名自闭症儿童,分布在一至六年级共13个教学班。
大学路第二小学校长刘瑞华介绍,学校开展了以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以“都好”课程为核心的融合教育实践探索。孩子们在学习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学习目标或选学。
“学校将责任心强、充满爱心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配备到孩子们所在班级;同时,学校专业团队与专家配合,对有自闭症表现的儿童进行专业评估,为自闭症儿童制定与选取最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并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指导。”刘瑞华说。
学校还为他们每人量身定制辅助课程,孩子们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利用选修课程的空档时间,到资源教室或任课老师办公室,采用“个学”辅导的形式进行“一对一”的学习。
在刘瑞华看来,“都好”课程的学习使随班就读的13名自闭症儿童均得到发展,学校也形成“互赏、共乐”的“赏乐”文化,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和实践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融合教育,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
目前,二七区共有304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校接受义务教育,其中辅读学校145人,49所普通学校接收随班就读学生159人,另有送教上门学生19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3%。
2018年初,二七区在普通学校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以辅读学校为牵头单位,大学路二小等8所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为成员单位的“向阳花”教育发展共同体,在特殊学校、普通学校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二七区中小学、幼儿园无差异接收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共识初步达成,
二七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徐文虹介绍,以资源中心为引领、辅读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互相衔接的特殊教育体系已现雏形,辖区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
现场,二七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六一幼儿园、京广路小学、大学路第二小学分别就随班就读工作和送教上门工作进行经验介绍。资源中心主任张虹从五个方面,总结近几年来,如何精准定位,引领区域资源中心发展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二七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南中洋提到,二七区将特殊教育纳入“温暖二七”保障范畴,营造平等、尊重、包容、融合的校园育人环境,切实保障特殊儿童少年的平等受教育权利。
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郑建楼希望学校努力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不断开拓融合教育发展新境界,创新融合教育发展新局面,攀登融合教育发展新高度。(编辑: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