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
商业

血吸虫病防治新突破!这项研究成果为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8  浏览次数:11541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通讯员 刘天庆 化瑞芳日前,国际著名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发表了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梁银明博士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Loss of natural resistance to schistosome in T cell deficient rat,该成果为血吸虫病防治疫苗
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通讯员 刘天庆 化瑞芳

日前,国际著名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发表了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梁银明博士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Loss of natural resistance to schistosome in T cell deficient rat”,该成果为血吸虫病防治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球患病超2亿人,研发疫苗迫在眉睫】

“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向温带扩散的风险,覆盖亚、非、拉美的70多个国家,患病人数超2亿,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梁银明团队成员卢燎勋博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血吸虫病是困扰人类千年的难题,《科学》杂志将血吸虫疫苗列为人类需求最紧迫的10种疫苗之一。


人体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病的呢?据卢燎勋介绍,我国流行的通常是日本血吸虫病。当皮肤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疫水中的尾蚴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产的卵随人粪落入水后孵出毛蚴。当毛蚴遇到钉螺,即从其软体部分钻入并发育繁殖为大量尾蚴。当钉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茎叶上爬行时,成熟的尾蚴便离开螺体进入水中。此时,如果人下水或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就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


血吸虫尾蚴主要经皮肤侵入人体,喝含有尾蚴的生水也可感染血吸虫。血吸虫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进入人体的各个部位,尤其对肝脏伤害最大,导致肝脏纤维化,这是一种不可逆的伤害。


卢燎勋说,目前已有药物可以杀死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但病愈后并不能产生免疫力,人体治愈后还能感染患病。上述药物一般也无法杀死虫卵,虫卵排出体外后还能继续传播。血吸虫疫苗的研发迫在眉睫,但该项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通过构建基因缺陷模型,揭示T淋巴细胞的作用】

“如果能注射有效的疫苗,在血吸虫刚进入人体就能被疫苗杀死,效果肯定会更好。”梁银明团队注意到,人、家畜及野生动物普遍对血吸虫易感,但大鼠对血吸虫具有极强的天然抗性。


究竟大鼠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武器”呢?梁银明团队通过基因测序,找到了大鼠的“秘密武器”——T淋巴细胞。那么,T淋巴细胞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敲除SD大鼠的Lck或CD3e基因,让它们和正常的SD大鼠同时感染100条血吸虫尾蚴。42天后对其进行解剖,我们发现前者体内的成虫为30-40条,而后者体内成虫不足10条。”梁银明团队构建了Lck、CD3e基因缺陷SD大鼠模型,通过感染实验证实了在血吸虫感染SD大鼠中,不存在人类及易感动物感染后出现的T淋巴细胞耐受,揭示了SD大鼠对血吸虫病的天然抗性依赖T淋巴细胞,为疫苗研发找到了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在基因敲除和免疫表型分析方面,梁银明团队的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该团队醉心于免疫模式动物领域研究,不仅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全省高校创新人才项目、全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等,还获批动物模型研发技术专利2项,在免疫模式动物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了解,《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期刊是医学TOP期刊,最新分区为热带医学1区。上述成果以新乡医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医学检验学院卢燎勋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张黎琛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在2014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立项,并受到新乡医学院平台建设项目资助。  (编辑 施尚景)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