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秦龙/文 记者 张超凡/图
今天(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河南商报记者特别重点梳理报告里有关楼市和土地政策相关的条目:
资料图
关于房地产领域“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谈及2021年重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记者点评:关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多多,新型城镇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与房住不炒再被重点提及。这些也是往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重点。
特别需要指出,今年与往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多了一个重点提法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记者注意到,这不是首次提出,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列为2021年度八大重点任务。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这一提法进一步细化,着眼点落在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长租房、租赁房等方面,而具体手段则是“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
不难看出,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特别是租赁市场领域,关于新市民与青年人住房难问题,将是2021年的政策发力点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一二线城市的城市化进展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在这项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类新的群体,那就是进城务工的新市民与在前往大城市工作的青年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住房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进一步解决的大事。
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这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无疑都是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的有力办法。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北上广深已经在行动。以北京为例,近几年来,在推进共有产权住房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与成绩。随着共有产权房供应量的逐渐增加,其在改善楼市结构、“对冲”高房价等方面的效应将逐渐凸显,从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以新市民与青年人为代表的“北漂”们的住房问题。
回到我们“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关于“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那么,如何坚持以人为核心?
报告指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毫无疑问,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尤其是新市民与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将成为贯彻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理念的一项重要抓手。
附2017——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表述:
2020年: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同时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2019年: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等生活服务设施。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
同时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18年:坚持“房住不炒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同时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2017年:因城施策去库存
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目前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要持续进行改造。
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编辑:刘梦鸽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