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老人患的是缺血性急性脑卒中,立即为老人开辟溶栓绿色通道,溶栓小组做好一切准备……”2月16日上午9时许,在郏县中医院脑病一科,科主任师卫中正在紧张有序的组织科室医护人员为一位85岁高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靳翠某进行紧急抢救。
正在抢救现场陪护的患者女婿张先生说,母亲平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三年前曾因脑梗塞治愈后,导致身体右侧活动不便,一直处于生活半自理状态。
紧急:耄耋老人突发异恙,医院及时施救转危为安
今年春节前夕,家住郏县县城的张先生和妻子秦某把老人从兄弟家接到自己家过春节。大年初五(2月16日)早上6时30分许,老人向平常一样起床方便后,喝了两杯温水又躺下休息了。早上7时30分许,当秦彩某来到老人卧室时,发现母亲半躺在床上,面部表情“痴呆”,两眼斜视,嘴巴也歪了。
平时掌握了一点健康养生常识的秦某,马上把自己的一只手放到母亲左手心,呼喊母亲用力握紧自己的手指,在再三呼喊请求无任何效果的情况下,秦某初步判断,母亲定是又突发了脑梗,于是,秦某一边紧急为老人实施脚拇指针刺出血等急救措施,一边让丈夫张先生赶紧打120急诊电话。
郏县中医院急诊科接到120的急救指令后,立即派出急救车辆前往张先生家中,车上医护人员根据张先生描述的患者症状,初步判断老人有可能患上了脑卒中,考虑到脑卒中患者生命“三小时黄金期”,车上医护人员又及时与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师卫中联系,请求专科医师做好“与时间赛跑”的救护准备。
上午8时许,当靳翠某老人抵达郏县中医院脑病一科时,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河南省神经内科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委员会常务委员、平顶山市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师卫中已经与科室的同志们“一级战备”地等待接诊老人。
“靳翠某老人到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双眼向右侧凝视,完全失语,左侧肢体不能活动。”师卫中说,经急查脑部CT,未见出血,初步评估,老人患上了缺血性脑卒中。但是,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病较多,溶栓易出现并发症。怎么办?
面对溶还是不溶的两难选择,师卫中与科室医护人员分析认为,在医院与家属争分夺秒情况下,患者发病时间尚短,在溶栓“黄金时间”窗口,老人虽年事已高,如果不积极处置,患者将面临失语、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应该给予溶栓治疗。
经与患者家属快速紧急沟通后,当天上午9时许,静脉溶栓小组立即启动了静脉溶栓流程,静脉通路打开,药物缓缓进入,完美控制血压……在紧张有序的气氛中,溶栓1小时后,患者左侧肢体已经能抬起来了,溶栓3小时后,左侧肢体完全恢复,患者说话了,神志也清醒了。
提醒:一定要“正视卒中,卒中可防可治”
正月初六(2月18日)早上,当师卫中带领医护人员查房时,靳翠某老人已经恢复到此次病前的状态了。张先生紧紧地抓住师卫中的手说:“昨天上午溶栓后,下午老太太的状态就很好了,这多亏了咱中医院采取的措施得当!”
“今天早上母亲还和往常一样喝了一碗稀饭。谢谢师主任!是咱中医院给了俺母亲第二次生命。”秦某感激地说。
据了解,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患者往往突发言语不利、口角歪斜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病情发展迅猛,会造成患者偏瘫甚至危及生命。2018年5月,郏县中医院成立了脑卒中防治中心,是融合急诊科、脑内科、脑外科、重症医学科、影像诊疗等多学科、多专家的“脑卒中中心”。该卒中(脑血管病)中心肩负着郏县脑血管病患者的“黄金三小时”的静脉溶栓再造任务以及全县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抢救治疗任务。
郏县中医院“脑卒中中心”还是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同时是平顶山市卒中中心郏县分中心。为更好的护佑患者身体健康,在上级卒中学会和上级医院关心支持下,郏县中医院在卒中(脑血管)中心建立了急性脑梗死溶栓课题组,积极整合医院多个科室优质资源,建立了规范、完善的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和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实现了脑梗死3小时内静脉溶栓再灌注,有效降低了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大大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师卫中介绍,85岁的靳翠某老人是郏县中医院脑卒中救治中心组建以来,实施静脉溶栓年龄最大的一位患者,再次刷新了医院静脉溶栓的纪录。
师卫中提醒脑卒中患者或患者家属,一定要“正视卒中,卒中可防可治”,前提是要树立“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关键要牢记“黄金三小时”,3小时内卒中能得到有效处理(静脉溶栓),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死致残率。 (编辑 施尚景 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