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商都历史文化核心区、高端商贸创新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发展定位,遵循文化立区、产业兴区、基础强区、生态靓区四条战略路径,郑州市管城区将实现以商都历史文化区为引领的全域城镇化统筹老城复兴和新城拓建。

回望“十三五”,管城区主动融入中部崛起、对外开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局,精准定位、系统谋划,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闯出了“管城路径”。
立文化主干
厚植底蕴、传承创新中提振“管城自信”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管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文物资源200余处,是商都历史文化核心区,是当之无愧的郑州历史文脉。
回望“十三五”,管城区始终坚持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在厚植底蕴、传承创新中提振了“管城自信”。紧盯文化这一区域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本着让郑州作为八大古都的底气底蕴充分彰显的初衷,迎难而上,果断开启商代王城遗址板块征迁建设。
坚持同频共振,经过500多个昼夜的持续攻坚,圆满实现6296户、85万平方米征迁清零,腾退土地960余亩,开创了郑州历史上中心城区连片棚户区拆除最大体量。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文化彰显、要素统筹、尺度优化、文旅融合,招揽国内外顶尖设计机构,高标准完成商代王城遗址板块设计规划。

树新发展理念
抢抓机遇、大干快上中增强“管城实力”
唯有求新,方有突破。五年来,管城区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凝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在抢抓机遇、大干快上中增强了“管城实力”。
狠抓政策协同,着力扭转房地产“一枝独大”的被动局面,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的“1+3”专项工作方案,以及文化、商贸、物流等“1+7”重点产业扶持意见,持之以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0.2∶26.2∶73.6调整为2019年的0.1∶23.8:76.1,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成功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五年来,管城区坚持以金岱科创城板块为载体,把创新摆在管城发展的重要位置。
初步统计,2020年,管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4亿元,是2015年的2.06倍,年均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96亿元,按同期口径换算,是2015年的1.28倍,年均增长6.3%……其他指标均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预定目标,全区经济发展实现了总量和增速“双跨越”,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增强能级、提升内涵中夯实“管城基础”
“每次来管城,总能看到新的变化,有新的感受。”走在管城区的城市干道、街区小巷,大家不禁会有这样的感慨。

坚持规划引领、重点突破。历时三年,完成“两乡总规”调整,南曹、十八里河撤乡(镇)设办。四环高架、紫荆山路下穿陇海路隧道等重大市政工程建成投用,紫荆山路长江路组合立交开工在即,城区框架基本定型。
坚持前瞻谋局、干在当下。小李庄火车站规划获批在即,年内有望启动建设;推动轨道交通1、2、3、4、5、6、12号线布局管城,中心城区地铁密度可与上海比肩;累计完成支路背街改造128条,新建续建道路70条,打通断头路23条,域内畅通、域外连通的出行格局加速构筑。
坚持老城复兴、做优承载。推动55家传统商贸市场外迁,腾退土地2700余亩,推动金岱科创城厚积薄发;533个老旧小区、9个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

提升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进程中提升“管城温度”
冬日午后,阳光照在改造后具有民国建筑风貌的平等街,街角的游园里,老人们晒着太阳、聊着天。五年来,管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进程中提升了“管城温度”。
坚持扩大投入。按照年均12.2%的增速,累计投入123.2亿元,回应群众的急忧盼难。突出就业优先,累计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攻坚美好教育,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名校托管,一举扭转管城教育洼地的不利局面;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2所,新增学位3万多个,中小学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
聚焦普惠医疗,狠抓卫生和疾控体系建设,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更加高效,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加成全面取消,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家,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
力保住有所居,十里铺等11个安置区全面竣工,4.4万名群众喜迁新居;4625套公共租赁住房建成投用,300套用于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开全市先河,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点赞。

1月16日,管城回族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管城发展的目标路径,概括为“一二三四六”。
一个目标:以实现“古都新生”为总目标,擦亮“人文管城、魅力商都”城市名片。
两个争先:在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机遇中奋勇争先。
三大支撑:以商代王城遗址、金岱科创城、小李庄火车站三大核心板块建设为支撑,打造管城发展重要增长极。

六大提升: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实现综合实力、城区功能、文化实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六个提升。
“重任在肩,我们责无旁贷;目标在前,我们义无反顾。”管城区委书记虎强表示,管城区将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走好具有管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朝着“古都新生”的宏伟目标昂首阔步、奋勇前行,为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编辑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