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通讯员 张高岭 文/图
被誉为“华夏第一塔”,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郑东新区CBD“大玉米”的设计灵感来源……这就是嵩岳寺塔,如今已经1500岁了。
1月19日,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举行“纪念嵩岳寺塔创建1500周年暨《嵩岳寺塔》出版”座谈会,系统介绍了《嵩岳寺塔》一书出版发行的情况,试图揭开尘封1500年的营造之能事,还原创塔之谜团。
嵩岳寺塔耸立1500年,是我国古代经典建筑中的璀璨明星
嵩岳寺塔,立于“天地之中”、太室之阳,由北魏宣武帝令逸士冯亮与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僧暹等人同视嵩高形胜之处,于永平四年(511)十二月至正光元年(520)间营造,至2020年已经建成1500年了。
嵩岳寺塔是嵩岳寺即北魏闲居佛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优秀之砖塔,古今名仕多有美言赞叹。
唐人李邕撰碑云:“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发地四铺而耸,陵空八相而圆。方丈十二,户牖数百。”明人傅梅赞曰:“梵刹俯临双阙,浮图高出九城”,清人冉觐祖和景日别形容嵩刹为“貌若插孤梃耳”“浮图透岭际”,叶封也感叹其“形势绝胜”。
梁思成、刘敦桢二位先生更称它“外轮廓轻快秀丽。全体形范,十分雄健,而局部比例,亦能恰到好处,是最高艺术造诣的表现和最伟大的艺术品。在现在知道的范围以内,当推此塔为我国单层多檐式塔的鼻祖。”
罗哲文先生认为 “其建筑结构、艺术造型等各个方面,都堪称绝响和第一,且是古代唯一一座十二边形、十五层塔的孤例。”
该塔耸立1500年,影响甚大,其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营制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我国古代经典建筑中的璀璨明星,在我国建筑发展史和中华文明进程中都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地位,享誉古今和海内外。
自北魏以来,嵩岳寺塔对我国和东亚邻国的塔类建筑具有深远的影响。如西安唐代小雁塔、陕西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塔,又如日本奈良元兴寺极乐坊五重小塔、韩国安东市法兴寺址七重密檐砖塔等等,都能找到此塔的影子。
千年古塔如谜般存在,201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形势绝胜、趣貌伟观的古塔,一直谜一样的存在着,在建筑、考古、艺术等领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引众多学者慕名而来,仰视探究、抒发感想。
因此,萧默先生说:“探讨嵩岳寺塔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实具有颇大学术意义,至少牵涉到密檐塔的文化涵义,佛教的演变及其与建筑的关系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也即不只是解决一个‘是什么’、更主要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非徒一塔一时一事也。”
嵩岳寺塔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我国重要文化遗产,1984~1991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付转款,委派业内资深专家现场指导,在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的统筹安排下,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原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保护勘察、修缮工程。
为提高和增强文物建筑保护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总结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修缮经验,2016年,在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著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杨焕成先生的倡议下,河南省文物局批复《嵩岳寺塔》出版项目立项。
2017年3月,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启动《嵩岳寺塔》编著工作,于2019年10月由杨振威、张高岭编写完成初稿,当月,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为此书题名并序,至2020年9月编写历时近4年时间定稿付梓,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合计158万字,《嵩岳寺塔》正式出版发行
《嵩岳寺塔》是一本集勘察、修缮、考古发掘等技术报告和学术研究的专著,也是迄今最系统、全面研究嵩岳寺塔的著作。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勘察篇、修缮篇、研究篇共14章70节,下册收录与嵩岳寺塔相关的诗词传说14篇、研究文章31篇,实测图纸108张、新老照片232张、拓片83张等,合计158万字。
书中勘察、修缮、图纸、照片、拓片等内容,是嵩岳寺塔20世纪和21世纪相关资料的纪实整理。这些的珍贵资料,可使大家重新认识嵩岳寺塔,解决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对嵩岳寺塔认识不全面的问题,意在说明嵩岳寺塔“是什么”。
研究篇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嵩岳寺塔的历史、营造渊源、格局布置、设计原理和建筑文化等,此部分共7章30节,占据了此书一半内容;主要是在嵩岳寺塔“是什么”的基础上,用“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析理以辞,解体用图”的研究思路,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和建筑学、考古学的方法剖解造塔之制度,对嵩岳寺塔断其年代、道其渊源、析之巧思、究之制度,来尝试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试图揭开尘封1500年的营造之能事,还原创塔之谜团。
岁末年初,《嵩岳寺塔》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既完成了几代文物工作者的心愿,又是嵩岳寺塔创建1500年最好的礼赞。(编辑 吕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