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文化

诗圣杜甫少年锦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0  作者:刘瑞朝  浏览次数:8518
核心提示:皱纹深沉,胡须萧条,眼神忧郁,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提起“诗圣”杜甫,那张教科书里的经典插图,似乎给他的形象定了基调。但这并不是杜甫的全部。他也有青春年少时,也有另一般模样。我们从杜甫故里巩义出发,到他成长的洛阳探访,又到他安眠的偃师首阳山,寻找一个不一样的杜甫。
 

    早慧|成长于官宦世家少年早慧、七岁成诗

    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已不复当年模样。但笔架山依然高耸,山上草木清秀;洛河依然汤汤,于此汇入黄河。

    这里背倚连山,前临沃野,嵩山邙山遥相对峙。杜甫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一处窑洞里。那一年,是唐睿宗先天元年。

    沿着杜甫故里,逆时针行进,能看遍他的一生行迹。但这个见证他出生的村落,却没能承载杜甫的青少年。见证杜甫成长的,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东都洛阳。

    杜甫早年丧母,年仅四岁的他被送到二姑妈家。他在当时洛阳市区仁风里的二姑妈家,一住就是十多年。

    他的先祖绝对显赫。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时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杜预之后,杜家几乎每代都有为官从政之人,可谓官宦世家。祖父杜审言,不仅是武则天朝的知名诗人,也在当时的首都洛阳做过大官。这自然影响了杜甫萌生为官从政的念头,儒家的诗书经史,成为他学习的主要对象。

    小时候的杜甫,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三好学生”,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对于自己的早慧,他并不讳言,“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他七岁就开始写诗了,九岁时,他就有一麻袋的书法习作了。这也是受家风影响,要知道杜审言是一名书法名家,杜甫的父亲杜闲,也擅长书法。

    结交|与文坛长辈谈诗和王公贵族交往

    洛阳在武则天时代曾是大唐的首都。杜审言曾做过洛州洛阳县丞,后又为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等京官。当过洛阳的高官,又当过皇帝的近侍文官,杜审言游走于上流社会,结交高官名士,这就为他的孙子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

    晚年在南方漂泊的杜甫,留下一篇七言绝句,可一窥少年杜甫在洛阳的那段风光年华:“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时的歌唱家李龟年和王公权贵交集颇多。杜甫回忆说,自己经常在岐王李范的宫殿和崔涤的堂前听李龟年唱歌。

    他自述“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当很多同龄的孩子,都在玩泥巴或做游戏时,他却结交了很多当时的名士,他们的年龄都高他好几轮。

    洛阳城毕竟是当时的东都,不仅物华天宝,而且人杰地灵。小小的杜甫凭借祖父所打下的关系,很早就有条件“出游

    翰墨场”。所谓翰墨场,就是当时的文坛。他经常性参加当时的文学聚会,向老一辈的人请教学问,或者请教诗文创作。

    杜甫回忆在洛阳的青少年时光曾经自诩“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虽有些夸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与当时的大书法家李邕和著名边塞诗人王翰有交集。王翰的著名那首诗我们耳熟能详——“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杜甫三十岁那年,父亲杜闲去世了,他移家到偃师首阳山下的土娄村,在此建造了一座陆浑山庄,随后,杜甫就成了家,他的妻子杨氏,是当时司农少卿(大致相当于农业部副部长或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杨怡之女。历史上关注杜甫妻子的人不是太多,以至于我们对“诗圣”的太太所知甚少。之所以如此,是杜甫不像有些诗人那样,一生有几次婚姻,或者处处留情、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甫和杨氏从一而终,不离不弃。

    壮游|裘马轻狂追逐潮流走南闯北

    杜甫故居里有一处雕像引人注意。一个小孩骑在树上玩耍,几个小孩子站在树下,抬头看着这个树上的小孩。

    树下有一块小石,刻着四句诗。“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是杜甫晚年回忆十五岁的自己,而那个树上的小孩,正是杜甫本人。

    十五岁那年的八月,院子里的梨树枣树,都已果实累累。阳光从枝叶间筛下,树下的玩伴脸上,阴影斑驳。杜甫却健壮得像只小牛犊,麻利地爬到树上,伸手就能摘到果子,抬头能看得很远。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青少年的杜甫长于读书写字、作诗为赋,却并未老练了那颗赤子之心。二十弱冠,渐大了的杜甫,心更大了,行迹也更远了。正值大唐盛世,当时所崇尚的,是壮游天下,走南闯北,看名山大川,品风土人情,以拓心胸,以广见识。杜甫也是一个赶潮儿,满身“裘马轻狂”的劲头,开始了人生中的三次壮游。

    杜甫故里是交通便利之处。站在这里,能听到连霍高速上穿越而过的汽车发出的声音,能看到S237省道纵向穿行。两条东西向铁路线,一南一北,飞驰而过。高速和铁路,向西与崤函古道平行或重合而行。这里在隋唐,曾经是水陆交通便利之所。

    他所出生的南瑶池湾,隋唐时期是一个天然不冻码头,北通济水,西接伊洛,汇于黄河,通过船运,又能直通大运河。杜甫所进行的壮游,有很大一部分路线是选择的水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在东游齐鲁时写下的这首泰山诗,正反映了他当年的胸襟气度。他南下过吴越,东游过齐鲁,又游览过齐赵,见识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而在旅游当中,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其中就包括李白、高适这样高端的“旅友”。

    形象|山河破碎风飘絮一支健笔写“诗史”

    如果没有早期的历练和阅历,他也无从掂动书写“诗史”的巨笔,他也就无从扛起“诗圣”这面大旗。

    当杜甫辞掉官职,拖家带口,颠沛流离于途路,奔走漂泊于西南,他的形象最终确定了下来,成为我们眼中那个熟悉的杜甫。他去过陇右,待过巴蜀,辗转于荆楚,最终病死在孤舟之中。一生留下一千四百多首诗歌的他,有一千余首都在西南漂泊的这短短十年间。而他的青春,他的年少,已经被后世的无数读者,选择性遗忘。

    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忧国忧民之怀,还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样的伤离思人之作,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篇,都出自于这个时间段。后世记住了那个孤舟之上忧国忧民的老人形象。而他的青春年华,他的少年时光,却湮没在他零星的诗篇中,不太为我们所知。

    彼时的他,还不算诗坛上最闪耀的星,但注定将成为中国诗坛最闪耀的星。一份独一无二的友谊,已经在前方等待着他。

 
关键词: 杜甫 诗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