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是我们以豫西窑洞为原型,通过剪纸和雕刻创作的‘河洛神韵’,展现出我们黄河流域文化的特点。”来自郑州市二七区兴华街第二小学的小讲解员正在向前来观摩的嘉宾们介绍。
12月16日,第四届郑州市中小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展示观摩活动在郑州市二七区绿地爱华学校举行,来自郑州市各县市区的55所中小学、600多位教师在此公话美育。
在这场两年一次的全郑州市美术教育“盛典”中,郑州市二七区兴华街第二小学“年年有‘鱼’”美术校本课程作为二七区“美耕美田、牛模牛样”八所参展学校之一参加了此次展示。
【传承传统,看黄土和花布在这群孩子手中的“变形记”】
“年年有‘鱼’美术校本课程基于学校‘爱+’校本课程体系中‘爱之界’艺术实践类课程,引领学生深入探寻与认识中国传统鱼纹的艺术特点,借助多种媒材感受体验‘鱼’艺制作,传承和促进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发展。”该校校本课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课程以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的培养目标,开设了“从远古走来”“吉语祈愿”“河洛神韵”三门子课程。
兴华街第二小学此次参展的作品出自该校五年级学生。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鱼型作品,表现出孩子们天真、稚拙的童趣。
一?黄河澄泥,在兴华街第二小学的学生手中就变成了古朴的鱼纹陶盆、陶罐,创作出极富寓意的“娃娃抱鱼”艺术形象;几尺花布,经过孩子们巧妙的裁剪和填充,变成一条条活灵活现的小鱼。除此之外,生活中常用的包装纸箱经过学生的设计和填涂,做成了充满童趣的灯笼;雅致的剪纸、润染的彩泥,在孩子们一双双巧手下变成了灵动的窑洞窗户……展区内华丽炫目的色彩和充满民俗味道的作品,将兴华街第二小学学子对黄河鱼文化的理解诠释得淋漓尽致。
【从民俗入手,以实际行动诠释“美好教育”真谛】
而眼前这些丰富的作品,仅仅是用2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学校每周的社团课程,在付瑞娥、刘露、刘晋华三位美术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带领学生动手制作,最终将作品得以呈现。
展示期间,河南省美术教研员马饮川、郑州市美术教研员田金良、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岩梅等嘉宾来到兴华街第二小学“年年有‘鱼’”展区参观指导,灵动的作品、精美的手作和学生热情的讲解赢得在场嘉宾的高度赞扬。参会老师也被孩子们富有童趣的作品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对展区赞叹不绝。
“这次成果展示,是兴华二小学子对‘爱无界,梦出彩’校训的最好诠释。兴华街第二小学将继续在二七区‘美好教育’的引领下,根植‘爱的教育’,让学生通过指尖艺术弘扬民俗文化,培育二七区出彩少年,谱写学校美育华美新篇章。”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席编辑 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