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城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作为村民我感到非常自豪!这几年,团城乡的发展,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希望我们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12月12日,鲁山县团城乡村民范钦宪高兴地说。
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行走在团城乡,感受到的是浓厚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该乡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打造精神高地,每个村都建设精神文明文化墙,将党建、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生动形象的体现在文化墙上,既扮靓了美丽乡村,又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该乡把新时代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编入新的《村规民约》中,督促各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等民间团体组织,采取得力措施,引导村民自发倡树文明新风。
随着外出务工潮的兴起,团城乡的留守老人不断增加,这些老人大多无人照料、情感空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该乡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把全乡各村德高望重、善于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老年人聚在一起,成立了团城乡“老年互助协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老人们之间相互有个照应。
此外,该乡还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能人创作文艺作品,先后编排《扶贫花开颂团城》、《家乡新貌》、《孝双亲》等节目,在每月的农历初九、十九、二十九以及其它节假日,组织表演队伍,深入各个行政村、敬老院集中开展文艺展演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爱心救助,温暖困难群众
团城乡吸收有理发、焊接农具等实用技艺的人员30余人,成立团城乡“夕阳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全乡11个行政村巡回为贫困、孤寡老人提供理发、焊接农具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群众8300余人次。
设立爱心超市,解决低保户、五保户、空巢老人面临的实际困难。引导民间组织募集现金8万余元、棉被250条、衣服1100余套、鞋300余双,救助了260余名儿童、300余户贫困家庭。在每年春节、老年节前夕,该乡都会筹措资金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特困户、残疾人购置大米、食用油、棉被等生活用品。
该乡以学校为阵地,建立贫困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为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榜样教育。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开展人文关爱活动,教职工结对帮扶贫困留守儿童,发动每个学生互助互爱,保障全乡100余名贫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我们将把文明村镇创建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完善长效机制,抓好文明培育,开展志愿服务。让人人文明、处处文明成为团城一道亮丽风景。”团城乡乡长温海洋说。(编辑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