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过苦日子的时候,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创业当老板,现在每天能挣100多元,人多的时候还能挣近500元。钱虽然不多,但不用出外打工,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卢氏县双龙湾镇东虎岭村的老王说道。乘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东风,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国开行河南分行的扶贫转贷款,老王在自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硬是把当地沉睡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国开行河南分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助力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分行脱贫攻坚累计发放贷款850亿元,贷款余额521亿元,其中易地搬迁发放贷款33亿元;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发放贷款86亿元;农村道路、污水治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发放贷款174亿元;特色产业园、储备林、龙头企业等产业扶贫发放贷款293亿元;助学贷款发放265亿元。
支持易地搬迁,做好脱贫攻坚“头号工程”
国开行河南分行以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全力支持河南省易地搬迁工作,第一时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承诺并实现33亿元资金到位,让贫困人口走出“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地区。在此基础上,又以支持易地搬迁后续发展专项贷款助力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累计发放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贷款11亿元,支持企业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充分就业。
改善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发展创造硬环境
“要想富,先修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开行河南分行通过支持高速公路、风电、光伏等项目打通贫困地区发展瓶颈;通过支持贫通村通路、安全饮水工程、校安工程、污水垃圾畜禽便处理等项目助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新蔡、镇平、嵩县、栾川、新安、社旗等县,整齐的光伏扶贫电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南召、卢氏等县,风力发电机组日夜风驰电掣,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赋能。
在卢氏、嵩县、栾川、台前等地,蜿蜒的高速公路网越织越密,为贫困县对外交流疏通了大动脉。
在兰考、滑县、卢氏等32个县,村组道路通到了贫困户家门口,为“买难、卖难”提供了解决方案;农村饮水工程让无数贫困户喝上了放心水;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让农村越来越靓,越来越“留得住乡愁”;校安工程和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让无数贫困学子能够安心学习、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在息县,大别山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农业生产带来新动力。
在栾川县,国开行河南分行支持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经济的火热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如果基础设施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打造硬件基础,产业扶贫则是带动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核心和关键。国开行河南分行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工作,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切实做到“授人以渔”。
支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是产业扶贫重要领域,国开行河南分行支持的内乡“牧原模式”,使得“金猪”经济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让无数贫困户笑开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南省“十三五”时期累计建设储备林400余万亩。作为支持河南省储备林建设的主力行,国开行河南分行第一时间与河南省林业局签署合作协议,合力推动全省储备林建设,承诺贷款240亿元,发放贷款53亿元,在南阳、卢氏、濮阳、禹州、巩义等市县的山间、河边种上了一排排的树木,微风吹过,绿树葱茏、果树飘香,枝叶迎着蓝天白云,好像在为每个河南人心中的“中国梦”助力加油。储备林项目既为子孙后代造福,也通过土地流转、用工帮扶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河南大地,对应不同的资源禀赋,各个贫困县在国开行河南分行支持下建起了一个个特色产业园,兰考的普惠金融小镇,睢县的标准化制鞋厂、光山的油茶园、平舆县的户外休闲产业园、夏邑的科技孵化园、新乡的过滤产业园,沈丘的食品产业园……不胜枚举。通过集聚优势产业和企业带贫,为贫困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再就业创造条件。
做好助学贷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再穷不能穷教育。 十七年前,国开行河南分行在全国首创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近几年,分行更是加大助学贷款发放力度,以生源地助学贷款和高效助学贷款双头并进的方式,做好这项民生工程。按照 “应贷尽贷”原则,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截至目前,分行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265亿元,累计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13.3万人次。
全行携力,带着感情助力脱贫攻坚
国开行河南分行仅200余人。在分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员工努力奋斗,各个条线共同协作,共同助力脱贫攻坚,累计派驻32名业务骨干到扶贫一线担任金融服务专员,其中4人次常驻光山县管围孜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管围孜村发展产业、重视教育,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国开行河南分行将一如既往地对脱贫攻坚事业提供坚定支持,助力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吕珊 张娜)
来源:国开行河南分行
编辑:李亚键
审核:吕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