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鲁山县土门办事处庙庄村香菇种植基地,有的人在向菌料上洒石膏粉,有的人将采摘后的香菇分级码放,基地里竖立的“中原香菇第一村”牌子引人注目。
“俺今年种了两个标准化大棚,已经卖了8万多元,估计出菇出到明年3月了,总的能卖13万元,俺算实现稳定脱贫了。”忙着采摘香菇的贫困户许连中高兴地说。
鲁山县香菇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庞大,被誉为“中国香菇之都”。庙庄村是该县最早的香菇种植专业村之一,种植量目前有60万袋,随着管理效益的逐年增加,该村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怪现象。
一年四季都出菇。庙庄村原来只种夏菇,前年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兴建了40余个大棚,开始探索一年四季都能产菇的新模式。由于所产香菇品相好,大部分通过冷链运输车被收购商运到国内各大城市。小香菇撑起致富伞,该村94户贫困群众依托香菇产业稳定脱贫,26名村民长期在基地务工,村集体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村里大棚争着租。该村香菇种植大户有32户,每户每年的产值都在12万元左右。种一个标准化大棚,需扎本金4万元,年纯利润达8万元。村民们争相租用集体兴建的大棚,享受从菌种购买、技术指导到市场销售的“一条龙”服务。近两年村里均采用抓阄方式确定承租人,不少没棚子的村民到外地租棚种植。“我就是想再问问村里,要是没棚子的话,我准备到外村租去。”今年没有租到棚子的村民张朝阳央求着村干部。
外人跑来当学徒。由于管理精细化,庙庄村单个大棚的种植效益比外村高出1万元以上,吸引了很多外村人前来学习。村党支部书记郭冠种了4棚香菇,在技术和管理上下的功夫最大,年种植效益总是稳定在20万元以上,该县观音寺西桐树庄村的一名种植户专门跑到他的大棚里当学徒。“多年来,收购商云集我村,周边种植户也都到这儿取经,我们打造的‘中原香菇第一村’美誉已响彻四方。”郭冠介绍。(编辑 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