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就对葫芦充满好感,在神话中它是神仙、寿者的标志性法宝;在现实中它可以盛酒装药、祈福辟邪,充满妙用。其中,在葫芦上作画、装饰也是一种传统技艺。
于方寸间描绘世间万象。12年来,非遗传承人侯娜痴迷在葫芦上烙画,而她最满意的,要数耗时一个月的“以艺抗疫”作品——“钟南山”和“李兰娟”。
侯娜用电烙笔在葫芦上创作
以艺抗疫致敬“最可爱的人”
走进侯娜的工作室,到处都是葫芦!小的有半个鸡蛋大,大的有半个身子高,而且有些“奇形怪状”“可可爱爱”,让人忍不住感叹:“可真像葫芦王国啊!”一只只大小各异的葫芦上,烙绘着山水人物、句句箴言。
在众多葫芦中,河南商报记者一眼就看到了“钟南山”和“李兰娟”。
“下面是武汉的樱花,寓意着待疫情散去,携手共看繁花;这红色的是指纹,象征着疫情期间逆行者的众志成城。你看到没有,钟南山眼里泛着泪花呢……”侯娜激动地介绍着,说专职从事葫芦烙画12年来,这组作品是她最满意的。
“仅烙画钟南山的眼睛和眼镜部分,我就用了三天三夜。你看那眼神里传达出来的坚毅,这是最有灵魂的地方。”据了解,疫情期间,侯娜在工作室足不出户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不仅用尽所学技艺,还饱含着敬佩之心,“我自己也很开心,可以用烙画作品致敬英雄!”
作品“钟南山”
如果说,这些绝美烙画之作是“金火集成微雕技,未见丹青亦风流”,那么葫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更是“小小葫芦藏乾坤,回归器具之本质”。
比如,镂空又唯美的葫芦灯;古色古香的葫芦镜;典雅又大气的葫芦壶、水杯;诱人动听的葫芦丝……
“葫芦在以前是器具,比如装水、装酒等,现在虽然有了葫芦烙画,但也不能丢失它的本质。”侯娜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只有让它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才能更贴近生活,这门手艺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以葫芦为载体一烙就是12年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据了解,最早的烙画艺人以铁针、铜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后来随着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换代为“电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代为专用的电烙笔。
2008年,有绘画技术的她从媒体转行,自此投入到葫芦烙画中来。12年来,她用电烙笔在葫芦上烙出一幅幅活画作。
侯娜说,每年都要烙数不清的葫芦,“快的谈笑之间四五分钟一个,慢的长达几个月。”
“那是不是只要会画画,我也能在葫芦上烙画呀?”面对河南商报记者的疑问,侯娜笑着说道,葫芦烙画,讲究的不仅是绘画功底,还有耐心与钻研。“葫芦毕竟不是纸,它是曲面,所以烙之前得先挑个好葫芦,然后再根据葫芦的形状,决定绘制的主题与图案。”她表示,葫芦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可能稍有不慎就功亏一篑。
作品“李兰娟”
以人物为例,她说:“会画画,那能不能画好?画得是否逼真、传神?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
葫芦烙画,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
开直播做电商寻100位宝妈好物推荐官
葫芦烙画12载,侯娜也在今年给自己做了个“总结”,举办了“福满中原”葫芦烙画艺术展。此次展览,不仅有原创山水系列、人物系列,还有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系列作品。
这件大事之后,侯娜说,明年还有一个“计划”要启动。“来我工作室上课的学生宝妈们,大都因为照顾家庭和宝宝,心有抱负却无法施展。何不带着她们一起学习葫芦烙画、葫芦丝呢?现在直播那么火,我教她们直播,教她们非遗技艺,她们回去再开直播,练习也好,巩固也罢,有人看,也许就有人询问她们在哪买的葫芦丝,到时候再链接到我的线上商城,这不就是非遗+互联网模式嘛!”
她笑着说,现在已经有8位宝妈了,预计下周就能开第一次直播培训班。“等到我组建完成100位宝妈好物推荐官计划时,我要找个漂亮的地方,100位宝妈好物推荐官同时进行直播,到时候你可得来追踪报道!”
“那现在直播间有多少粉丝了呀?”“粉丝不多,1000多点吧,但每次直播都有人私信我想购买葫芦烙画、葫芦丝等产品,这让我很起劲儿呀,动力十足!没准哪天‘爆红’了呢!”
是啊,要想留存非遗之美,就要让更多人认识她、学习她、传播她。(首席编辑 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