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四好农村路,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29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陈诗昂  浏览次数:12276
核心提示:四好农村路,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河南商报记者 陈诗昂

 
“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的创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实施,让这一场景成为许多农村群众的现实生活。

在河南的广大乡村,一条条农村路,成了当地发展、百姓脱贫的产业路、旅游路、富民路。而从乡镇至村的“村村通客车”,也切实地“缩短”了城乡距离,切实打通农村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入不敷出”的问题。如何让客车“开得好、留得住”,是摆在河南不少县市面前的难题。

日前,在平顶山市郏县,河南商报记者看到,该县以“客货邮一体化”为突破口,经过5个月的实施、探索,这一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未来,他们还打算在客货邮融合发展上积极推进客货邮标准化管理,打造郏县品牌。
 
几棵银杏树,让“鲁山第一路”堵了车 

因为几棵树龄2800年的银杏树,位于鲁山县四棵树乡的文殊寺火遍了平顶山人的朋友圈,上山的石林路也因此时常拥堵。

石林路是条1993年随着旅游开发号角吹响而开建的山路,“石林”二字分别对应着石人山(尧山旧称)和林彪军事指挥所。从起点四棵树乡代坪村,到终点旅游重镇尧山镇大庄村,长约25公里的道路,海拔最高处达1080米,落差达到700米,因为这种地貌也集俊、险、秀、美于一身,被称为“鲁山第一路”。

在石林路修建前,除本地居民外,外人罕至。而如今,这一条路像是根金丝银线,把文殊寺、珍珠潭、六羊山、尧山漂流等星星点点的景区串成一串、连成一片,而道路沿线更是形成了百余家“景区+农家”“生态+文化”的民宿旅游农家乐,带动2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其实,在2020年之前,虽然经过历次拓宽、硬化,这条旅游路仍然存在设计标准低、附属设施缺失、路面老化的问题,而由于山体风化,山体滑坡、塌方也时有发生。

2020年可以说是石林路重生的一年。鲁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贾建宏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鲁山紧抓“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将石林路升级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立志于将其打造成最美农村公路。

经过升级改造,眼下的石林路安防、观景台、驿站等设施齐全,“一段一景、一路一景”“周边一眼净、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眼下石林路的时常拥堵,也是升级改造成效的最好说明。试问,若山高路险,谁愿上山?
 
“四好农村路”上,跑出致富“加速度”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补强了旅游资源丰富的鲁山县的旅游基础设施,也带领群众跑出致富的“加速度”。

在鲁山县瓦屋镇“香菇小镇”,种植户李军伟正在照料自己的大棚。他是红石岩村村民,易地搬迁到瓦屋镇上,通过小额贷款在香菇小镇种了5万包菌棒,预计今年能有近20万的收入。

“远抓林(林果业),近抓牧(畜牧养殖业),种植香菇当年富”是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瓦屋镇按照“一乡一业强镇、一村一品强村”的产业发展思路,把食用菌种植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目前,全镇发展食用菌种植基地11个,建成食用菌大棚1496座,帮助750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辐射周边乡镇,成为鲁山西北山区食用菌种植、集散中心。

“产业发展离不了交通的支持,瓦屋镇从去年至今,为产业发展修建了36公里的村道,重点配套产业聚集性强的村落,可以说是大棚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解决了农产品输出和物资输入的大问题。”瓦屋镇党委书记陈永坤说。

据了解,近年来,鲁山紧紧抓住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创建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建设机遇,不断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

目前,鲁山县公路总里程达4772公里,公路密度19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179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村组、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让乡村客车“开得通、留得住”的郏县探索

我省正在实施的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让农民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成为现实。

平顶山郏县,在2017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9年又获得“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称号。可以说,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郏县已经夯实了交通基础。

日前,在郏县采访时,郏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吴军领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在推进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建设中,郏县拿出400万元购买了20辆从乡镇到村的小公交,目前全县37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硬化路村村通”“客运班线村村通”。

但是问题来了。这种小公交为10座车型,可载客座位为9个,按要求每日需跑6趟。即使每趟满载,一天收入至多54元,但运营成本却接近200元。也就是说,每辆车每天亏损约150元,算下来,20辆车每年亏损超过100万元。

“能不能‘开得通、留得住’,是个问题。”吴军领坦言。长期亏本运营,不是件可持续的事,“如果最终没运营好,那么‘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也失去了意义。”

不过,最终问题在“客货邮一体化”上得到了解决。“省市提出‘客货邮一体化’发展后,郏县率先开始一体化融合试点,我们找到邮政公司,提出合作。”吴军领说。

据了解,由于郏县农村土地面积广,人口多而分布散,导致农村物流配送方面存在诸多短板。比如点多面广、线路长,无形中增加了物流快递公司的运营成本、时间成本、快递投放不及时、农村农特产品上行不畅、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也成为两者合作的契合点。

“我们一结合,对小公交车辆后部进行改造,加装了隔离设施,配置了保温箱。”吴军领介绍,截至目前,郏县已开通客货邮一体化服务线路11条,运送邮件达24万件,为邮政快递公司节约成本200余万元,农村客运企业增收50余万元。
 
瞄准未来,打造客货邮融合的郏县品牌

吴军领介绍,在运营的具体模式上,郏县成立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理出了“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发展思路。

随后,建立了以郏县邮政物流园区客货邮一体化中心为基础,11个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中心为支撑,辐射到各村物流站的农村物流快递三级架构模式,构建了“城乡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体系,加强了交通运输、邮政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

日前,在位于郏县姚庄邮政所的姚庄乡客货邮一体化中心,该邮政所支局长赵星光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以前邮件快递运送过来后,有些邮件可能积压到第二天。现在,上下午各一趟车捎到村里的物流站,老百姓能直接到村里拿到快递,不用再到乡镇。

“我们的成本也降低了。以前一件邮件1元钱,现在5毛就可以了,一个网点可以减少一个快递员,单是人工一个月就能节省3000元。”赵星光说。

“目前的融合只是起步阶段,单是跟邮政融合就实现了保本经营,下一步如果再与其他快递、物流公司合作,就能产生盈利,也能使得‘四好农村路’的建管养运得到有序发展和实施。”吴军领说。

有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郏县显然准备更进一步地实现客货邮融合。

吴军领介绍,除了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郏县计划在12月底前,借助现有平台,建设客货邮信息指挥中心,加大“互联网+物流+快递”的应用,依靠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技术等即时汇集整理农村物流、快递的相关信息、发展电子商务,提高物流快递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使用等环节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在12月底前,在客货邮融合发展中实行“五个统一”,即乡、村客货邮服务站(点)基本功能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车辆统一,积极推进客货邮标准化管理,打造郏县品牌。


统筹:赵强
编辑:吴军

第九大街,


 
关键词: 客货邮一体化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