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福禄”匠人王英杰:葫芦上面绘千秋,寻同道中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10  浏览次数:17461
核心提示:他的葫芦不卖药,卖的是艺术和“福禄”

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郝瑞铃 文/图


他的葫芦不卖药,卖的是艺术和“福禄”

见到王英杰的时候,他正在工作室做画。

工作室位于山西省沁源县体育馆以东,县政府为了保护传统手工艺,让传统手工艺人潜心创作,特规划了这一片区域,专门做文创。沁源县的非遗作品、特色农产品、吉祥物周边都可以在这里看到身影。平时活在纪录片里的根雕、木雕艺术、铜丝编织、串珠编织、中国结编织、金钱眼枕头等手工技艺,你都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接触到。


 小小的工作室里,摆满了王英杰的葫芦烙画作品,金灿灿的葫芦形状各异,上面绘有不同主题的图案。仔细看去,线条流畅,笔锋浓淡相宜,层次丰富,细节详实,一时间竟分不清是烙铁所烙还是笔墨勾勒,配上书法题字,更显国韵十足。

画面里有活灵活现、精神抖擞的褐马鸡;有栩栩如生、丰腴富态的祝寿麻姑;有憨态可掬、笑意盈盈的弥勒佛;也有戴着小圆眼镜、捧着元宝的掌柜......底座也很有讲究,全部都是王英杰用葫芦刻出来的,或是莲花座,或是“如意云头纹”座。


 

 再看王英杰手里做到一半的作品,葫芦的上半身已经烫好了一个“福”字,葫芦肚上已经用铅笔画好了弥勒佛形象的底稿线条,佛肚、佛耳线条简洁流畅,佛的衣褶线条密而实,王英杰要用烙笔将这些线条一点一点勾勒出来,看得出是个大工程。

王英杰介绍,他手里正在做的这件作品叫做《佛在眼前》,弥勒佛和蝙蝠元素和“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他用烙笔顺着线条轻轻落笔,烙笔在他手中似有魔力,三两下便勾勒出一只手的形象,调低温度渲染,立体感随即显现。

 “这样一件作品做完大概需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王英杰说,“我只要没事,吃过饭就会来店里完成作品,一年大件作品大概能做20件,小件的数不清了。” 葫芦,谐音“福禄”,民间也认为葫芦有多子多福、驱邪避灾的寓意,“近几年来下订单的比较多,一来是因为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重视,二来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民族文化更有自信了。”王英杰说,“除了我自己设计作品,也有不少客户拿着名画私人订制,让我临摹到葫芦上去,求个吉祥。”


非遗传承人,传承的是清朝河南郑姓人的手艺

 55岁的王英杰是山西省长治市葫芦烙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业已经24载。谈及葫芦烙画的工艺,王英杰介绍,烙画这项工艺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又被叫做“烫金画”或者“火针刺绣”,到唐代以后这项工艺才被匠人们和葫芦结合起来,但遗憾的是宋代之后这项工艺失传了,现在他所传承的葫芦烙画据传是清朝中期河南的一位郑姓匠人发明的技艺。

 葫芦烙画创作需要以烙铁代笔,运用国画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通过恰到好处地掌握火候和力度,使画面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和国画渲染的效果,呈现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既有民族韵味,又有写实。

 选葫芦也很重要,葫芦品种不同,形态不同,所设计的图案也不同,要根据它的特点进行布局,葫芦腰比较细的就不可以选择创作通体式的图案,王英杰说:“国画讲究意境和结构,葫芦烙画也一样,要做到密不透针,疏可跑马。”画也有讲究,“葫芦不似平面,把平面图摹到葫芦上,还要根据葫芦的弧度调整比例,使它看起来更加协调美观”,王英杰介绍。

 接触葫芦烙画这门艺术要追溯到王英杰幼时。王英杰患有先天性脊柱裂,自打出生起,下半身就不能动弹。父母亲思来想去决定送他去和一位退休干部学国画和书法,没准将来能当位画家。

王英杰也不负众望,很快,颇有天赋的他在十里八乡便“无师能教”。老师建议他去接受更专业的教学,但因为身体不便,他只能在家买来《中国书画报》、形形色色的画谱自己练习,后来又想办法报名了天津市神州书画学院函授班进行学习。“学校寄来教材,我就自己对照着练习,练完寄回去,老师批改了再寄回来”,王英杰说。

1999年、2000年的王英杰就这样用书信延续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也正因为这样,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才凭借着扎实的国画、书法功底将葫芦烙画的工艺发扬光大。

 王英杰回忆:“接触葫芦烙画是因为村口有个老爷爷,会拿着点燃的香或者烧红的铁丝在葫芦上烫了字逗孙辈玩儿,老爷爷教了我一些基本操作技巧,我就一点一点琢磨。”

“如果有愿意学的,我愿意免费教”

 对于王英杰来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责任,也是使命。这些极具民族韵味的技艺,如果没人愿意学,将很快面临失传的命运,它需要耐心,更需要兴趣。“倒是有不少小朋友愿意来看我做烙画,也想学,但是课业繁重,家长们不乐意,觉得浪费时间还没有多大的用处。”王英杰觉得惋惜,“如果有愿意学的,我愿意免费教。”

 王英杰也曾遭到家人的不解,家人一直希望他能在绘画的道路上有所成就,但他却毅然投身葫芦烙画的技艺研究当中,“现在好了,大家都开始理解我,这门技艺真的是有价值的。”王英杰回忆,“2008年菩提寺赶庙会,我拿了几十个作品去卖,一开始不抱希望,没想到卖出去不少,那种成就感记忆犹新!”

 有市场,证明有受众青睐。

 现在的王英杰已经小有名气,不但参加了很多省内的文博交流展会,前不久还把作品送给了CCTV3《喜上加喜》栏目主持人肖东坡老师,“时代在变化,订单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图案,有车友俱乐部要我帮忙烫印LOGO,还有个河北大学的学生,让我做过一件QQ企鹅的情侣作品,很有意思。”王英杰说,“希望传统文化能够走出去,能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王英杰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找到这项技艺的传承人,在他的影响下,他在上小学的小侄女王誉佳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简单的作品了。

“如果有愿意学的,我愿意免费教。”他又一次强调。



编辑:高瞻展
统筹:赵强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