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贸市场正陷入历史上最为密集的产权诉讼地雷阵。
先是打假团队带着公证员,秘密买下产品,拍照取证,数月后销售商便接到法院传票,被迫走上被告席。售价几元或者几十元的产品,被索赔数万元。往往,没见过如此阵仗的商户选择低价私了,以息事宁人,尔后版权方撤诉——这便是“职业索赔”的固定套路。
其背后则衍生出一条隐秘产业链。律所承包下版权公司某区域代理权,打假收入由双方分成,甚至有版权公司亲自上阵,一年要打数千场版权诉讼官司,日均逼近10场。打假者不起诉源头,只起诉经销商,这难免会被认为:这批人是不是以此恶意牟利?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李兴佳 实习生 谢鹏 文/图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李兴佳 实习生 谢鹏 文/图
【郑州市场侵权案频发:80元商品被索赔5万元,有商家私了后被二次举报】
再有十多天,就到了张永生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最后期限。原本在郑州国际小商品城平稳经营着小家电生意,今年4月份却突然收到一张法院传票,称他销售的一款养生壶涉嫌侵权,被索赔5万元。
一同坐上被告席的,还有其它12名来自郑州万博商城、郑州国际小商品城、金林商场的同行们。法庭上,原告方呈现了多项证据。张永生这才明白过来,半年多前,对方带着公证处工作人员,去店里花80元买下涉案产品,特意索要了销售单,并拍照取证。
虽然怀疑这类似“钓鱼执法”,但面对铁证,13家商户哑口无言。对方说,可根据每家商户经营面积拿3000元~6000元私了。“一辈子没经历过大事”的张永生和同行,同意私了。对方撤诉后,一部分商户赔款,还有一部分商户忿忿难平,在等待最后执行期限。
在此前后,越来越多的商品侵权案件密集地出现在郑州市场。河南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有些商户手里握的侵权案件不止一起,有商户选择私了后又再次被同一家公司控告。郑州国际小商品市场有商户反映,市场里几乎每家商户都曾遇到类似案件,大多赔款以求息事宁人。
【一年打数千件官司,商户质疑“碰瓷式维权”】
郑州商贸市场商品版权爆雷,实则将鲜为人知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灰色地带暴露出来。
一名在郑州商标代理业深耕十多年的资深人士向河南商报记者举例了多家版权诉讼量较多的公司。
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有北京优图佳视影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图片制造商在过去6年时间里发起了近万件知识产权诉讼。企查查信息显示,优图佳视公司涉及9172件裁判文书,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单单2019年就有2347件裁判文书,平均一个月有195场裁判;2020年至今8个多月时间里有2197件裁判文书,平均一个月274件,每天8件。
上述业内人士同时提及蓝牛仔影像(北京)有限公司。河南商报记者通过企查查获悉,这家公司过去3年多时间里产生了6296件裁判文书,高峰期的2019年共有2468件裁判文书,平均一个月205件。
“一年能打十来起官司的公司会让人觉得还算靠谱,一年打上千件官司的公司却往往会被外界认为是以此为生。”业内人士称,“不排除有‘职业打假’这种行为存在。”
不少受访商户则直截了当提出了质疑,“查到对方有许多诉讼案件,我们有理由怀疑它是‘碰瓷式维权’,侵占了法律资源。如果真的打假,为何当场不提出来,并禁止销售?我们有些进的是样品,被买走后,是不是恶意取证?罪魁祸首并不是零售端,原告为啥不起诉源头厂家?”
【隐秘利益链:代理公司与版权方利润分成,不起诉源头】
再往深处剖析,围绕版权大战形成的一个更为隐秘宏大的利益产业链,渐渐浮出水面。
“这可能涉及到律师行业的内幕,通常是律所与版权企业合作行为。”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最早是版权持有企业发现被侵权的产品较多,让公司法务部维权,后来侵权越来越多,就将维权事宜外包给了律所,最后双方利润分成。”
河南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广州一家文具生产企业在河南区有55件诉讼,诉讼案件的委托代理方均为河南同一家律师事务所。此外,河南另外一家律师事务所同时代理有多家版权企业的诉讼,这些版权企业有家电公司、动漫公司、袜子生产公司、箱包公司等。
针对上述两家律所,河南商报记者求证有关“职业打假”“利润分成”问题,一家律所回复“不清楚”,一家不愿作答随后挂断电话,记者再次拨打,被挂断。
“代理公司花钱从版权公司买过来委托代理权,全国跑着寻找侵权商户。也不需要代理太多厂家,拿到一个大众产品的代理权,全国跑一遍,就发(财)了。代理公司拿代理权花了不少钱,如果没有利益可图,不会下那么大功夫。”一名曾在代理公司供职的人士在面对媒体时这样揭秘。
为何不起诉源头厂家?
业内称,一来,版权方认定批发商、零售商大多没有票据证明,甚至多次举报、反复诉讼,利用法律漏洞威胁终端,多数商户会选择和解以息事宁人;二来,告源头厂家牵涉诉讼期长,只能罚一次,罚商户却可以罚很多家,挣的钱要远高于罚厂家,“就像鸡生蛋,把鸡杀了,就没蛋吃了”。
【市场英雄还是职业刁民未有定论,商户还是要有正规进货渠道】
一系列侵权案件在将职业打假人推向舆论风口同时,关于其到底是“市场英雄”还是“职业刁民”的争论,一直未有定论。
律师行业怎么看待职业打假行为呢?
一名律师在受访时称:“这个不好去界定,要看企业和律所的出发点!如果是从单纯维护自身权益出发,目的单纯则认为是市场英雄,客观上也唤醒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如果仅以维权之名行谋暴利之实,背离初心,则有违立法精神,其动机值得商榷。”
不过,梳理相关案件,大多以版权方胜诉告终。这也意味着,不管是版权方打假出于何种目的,商户侵权在法律上不被认可。
另外,商户应从中吸取教训。商户要有正规进货手续,当问题发生时可以向进货商或厂家追责。正如一名商户向河南商报记者所说,“每个供货商必须提供营业执照并加盖公章,再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每次进货时索要发票、购销合同等证据,否则免谈”。
知识产权保卫战是一场艰苦又漫长的战役,每个人都是产权捍卫者,又因此是受益者。
打假没有错,但是别让打假变了味。
编辑:王访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