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陈薇
拿出5年前品牌“快的”,滴滴宣布将旗下滴滴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在出行市场目前没有碰到有力竞争对手的滴滴,最近一段时间,拆分出花小猪、青菜拼车等子品牌来“打自己”。
“快的”回归:滴滴出租车业务更名
时隔5年,“快的”回归。9月1日,滴滴宣布将旗下滴滴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
升级后的“快的新出租”将保持独立运营,滴滴表示,升级后的出租车业务将延续原有“快的”品牌“让用户打车更快”的理念。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出租车线上化占比不足10%,“快的新出租”希望通过信息化、市场化手段提升线上叫车率,帮助司机降低空驶率,提升接单效率。第一批专项补贴将于9月4日开始。
“快的”的品牌来自于滴滴快的合并前的快的打车,两个品牌均在2012年创立,并起家于出租车网络打车业务,留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补贴大战,并相继进入快车、专车等领域。
2015年2月,滴滴、快的合并,滴滴成为新公司主品牌,快的品牌逐渐淡出市场。
快的、花小猪、青菜 一场“群狼战术”?
在“复活”快的品牌之前,“花小猪”的一波羊毛让打车党心甘情愿地为他刷了一次屏。
花小猪的Logo是一只肥嘟嘟的彩色小猪,打开主界面和拼多多很像:邀请好友得现金,找朋友助力可得优惠券、签到解锁红包。
其用“全网最低价”的口号,烧钱砸市场一点不手软,那气势就像是哪个巨头公司新涉足出行市场,其实,花小猪就是滴滴旗下快车的子品牌。
此外,在拼车领域,滴滴也推出了针对时间不敏感人群的“青菜拼车”,在快车领域还有针对价格敏感人群的“特惠快车”,恢复了顺风车的“跨城服务”,此外还上线了运货的“滴滴货运”。
当时市场就有猜测,滴滴下一步很可能会在出租车领域有所动作,快的新出租的出现其实并不意外。
拆分品牌是互联网公司的常用套路
与一个品牌通吃所有领域相比,众多的子品牌运作不同的业务,被称为“群狼战术”:独立的子品牌可以让业务的营销、服务、管理等都可以灵活地面对市场变化。
以花小猪为例,用新品牌来运营快车领域社交裂变显然更为合适。如果在滴滴的App上加上“拉好友赚佣金”巨幅提醒,对滴滴品牌的伤害是巨大的,很容易被扣上低端的“帽子”,对原有中高端用户的体验也有较大影响。
但如果是花小猪作为独立品牌运营,这些问题就不存在:需要简洁的用户继续用滴滴,而喜欢社交砍价的用户可以用花小猪。
复活快的品牌来做出租车,可以唤起当年快的与出租车合作的历史,比滴滴的品牌接受度会更高。
而这种拆分品牌的运作方式,在互联网公司运作中也非常常用。当某个业务战略被重视时,互联网公司会对自身品牌拆分出一些独立品牌,来承载细分业务,以此来应对对手的竞争。
比如阿里巴巴拆分出来淘宝特价版,用于抵御拼多多的低价商品竞争,就是这个逻辑。
出租车数字化的业务显然是重要的。9月1日,嘀嗒出行公布了其出租车业务的数据:截至目前,嘀嗒出租车帮助全国近700家出租车公司实现数字化管理,出租车企业版服务企业客户超5000家。
深耕细分市场 滴滴为上市酝酿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说,无论是花小猪还是快的,新品牌的动机是要做增量市场。在过去一段时间,滴滴一直在做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很多业务资源和市场。不过,当规范化取得一定成果、滴滴在出行市场地位稳固之后,如何给业务做增量就显得重要了。
今年4月,滴滴出行CEO程维在公司战略会上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宣布滴滴国内业务将双曲线推进,一方面是一站式出行平台,包括网约车、出租车、代驾、顺风车、青桔单车和电单车、地铁公交等;另一方面是小桔车服、自动驾驶、金融、智慧交通等业务,同时探索新赛道。
滴滴3年内实现的目标是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而在刚刚过去的七夕节,刚刚完成每日5000万单。
不断被传“上市”的滴滴,从资本层面上来讲,也确实需要业务增量的支持。
或许,滴滴从拼多多在电商大战中反超中吸取了经验:当时阿里京东双雄并立,很多人都觉得电商市场大局已定,这时候拼多多依靠社交电商杀出。对于滴滴来说,他也需要在对手到来之前未雨绸缪。
编辑:杨桂芳
统筹: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