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骄阳似火,70岁的车凤民却在花椒树下忙得不亦乐乎。8月17日这天,她给人摘花椒,论斤计酬,挣了100元。
一旁71岁的种植户李守创比车凤民还开心,他拿起一簇红透了的花椒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工人挣得多,证明花椒树产量大,我挣得也就越多咧!”
放下花椒,李守创抬头望着远处的花椒树,感叹道:“大半辈子在土里‘刨食’,从来没有‘刨’出过这么多!”
在李守创所在的长垣市丁栾镇杜沙丘村,近100户村民种植了800多亩花椒树。部分花椒树今年到了结果期,长势喜人,让村民初次尝到了种植花椒的甜头。
镇村引领村民外出“取经”,4万多株优质椒苗免费送
2017年,57岁的杜建轩回到杜沙丘的老家准备安享晚年。当他看到村民还在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不由得心焦。“如何能让乡邻们在土里‘刨’出更多‘食’呢?”
杜建轩突然想到了种花椒。“我之前去过陕西韩城,见过当地村民通过种花椒纷纷脱贫致富。他们能种,我们为啥不能种?”他和几名村民远赴陕西韩城、三门峡渑池等地多次考察学习,最终论证了在本村种植花椒的可行性。
当河南商报记者问起为啥选择跟着杜建轩种花椒,李守创很干脆地说:“他在村里有威信,听他的准没错!镇政府还为我们租来大巴车,带着我们130多名村民到外地去看、去学,让我们更坚定了种花椒能致富的信心。”
2017年10月,村“两委”将协调来的4万株优质花椒树苗运回了村,免费发放给第一批60余户准备种植花椒的村民。彼时,李守创拿出自己的4亩口粮田种了花椒树。
第二年,更多的群众要种花椒,杜建轩“高价进低价出”,将市场价每棵3元多的树苗,以每棵1元的低价出售给了种植户。李守创又将两个儿子的9亩田地也种上了花椒树。
2018年6月,在丁栾镇政府的引导下,杜沙丘村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益众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18名村民成了股东。为了扶持花椒产业,镇政府还承担了合作社所流转40亩耕地的前5年的租金,减少合作社在花椒种植初期的有关支出。流转出土地的村民从耕地里“解放”出来,通过外出务工还能增加收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如今该村有近百户村民种植花椒树,种植面积达800多亩。
产量高、质量好,“沙丘”花椒比“山丘”花椒更有优势
花椒前三年不结果,但是可以套种“矮个”农作物,能让种植户保住“口粮”。种植花椒的技术含量相对较小,种植户管理起来也很轻松。当下是花椒成熟的季节,杜沙丘村第一批种植的300多亩花椒树初次挂果。
“一树的红花椒,真让人提气!”李守创说,种庄稼的成本高,投入精力大,每亩一年净收入也就1000多元。今年,他的4亩花椒挂果,每亩净收入2000多元。按照惯例,明年进入丰果期后,每亩可净收入1万元左右。
这里的花椒不仅产量高,质量也是上乘。“韩城的山丘多,花椒品质好但是产量不高。去考察时,有位专家说我们这里种花椒,产量要比韩城高,但质量不一定比韩城好。”杜建轩心想,等花椒树挂了果,一定要比一比。
杜沙丘村,顾名思义,村子和“沙丘”有关。这里此前正是一处沙丘,丘上分布着5个村子,村名都带“沙丘”二字。据杜建轩回忆,去年80年代时风沙还很厉害,“有一年麦子刚抽穗,刮了一场大风,沙土把麦穗都给埋住了。”
沙土怎能种出好庄稼?后来村民开始了“治沙行动”,在村子及周边广植树木;完善农田灌溉设施,确保干旱天气不起沙。很快,风沙少了,耕地也变“肥”了,庄稼连年大丰收。
杜建轩拿着初次挂果的花椒,专程去拜访上述专家。专家看后连连称赞,“‘沙丘’的花椒不仅产量高,品质也一点不比‘山丘’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