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成人手术,我接过来的是一个个新生命。没有退路,必须赢过死神,才对得起孩子父母声嘶力竭的嘱托!”这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医学科主任范顺阳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从医20余年,范顺阳以及小儿心脏医学科全体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在手术台上与死神较量。
无数个奋战到凌晨的夜晚、从未正点吃过的饭菜以及手术后酸疼的眼睛和肩膀,见证着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医术,诠释着一颗颗救死扶伤的仁者之心。
河南商报记者 郭佳慧 通讯员 胡素君 华小亚

【现场】
小心脏里“穿针引线”
手术台上“生死时速”
小心脏里“穿针引线”
手术台上“生死时速”
年后疫情刚见好转,洛阳市新安县的姜女士(化名)本应沉浸在迎接新宝宝的喜悦中,却因孩子心脏发育缺陷问题彻夜难眠。
原来,在怀孕的第6个月,姜女士在洛阳一家医院做四维彩超时发现了孩子心脏发育严重缺陷的情况,大夫说,这种复杂的先心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活不过两个月。
这可急坏了姜女士一家人,跑遍洛阳市大大小小的医院都被告知无法治愈。
在朋友的推荐下,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的姜女士和丈夫赶到了郑州,向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医学科主任范顺阳求助。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范顺阳告诉姜女士,孩子患的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型),等到出生以后,需要及时为孩子做手术治疗。
5月25日,姜女士顺利完成生产,范顺阳立马召集中心专家进行会诊,制定出一套详尽的手术方案。
范顺阳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大动脉转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大血管畸形的先心病,只能靠动脉导管开放来维持氧合,一旦动脉导管有早闭趋势,出现低氧、酸中毒,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越早进行手术,对于患儿来说治愈的概率越大。”
但是,刚出生的婴儿血管很细,尤其是冠状动脉更是只有缝针般粗细,越早手术,难度越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就越高。
6月2日,手术吹响了“哨声”。手术室外,是患儿家长焦急等待的心;手术室内,是范主任和医护助手们上演的“生死时速”。
说到手术中最困难的环节,莫过于对血管的缝合。完成冠状动脉移植和主动脉重建后,为了避免将来重建的肺动脉发生狭窄,范顺阳采用了肺动脉近心端残余自身组织行斜切面缝合技术,“这样可以保证术后肺动脉不出现狭窄,避免二次手术。”
采用斜切面缝合,也就意味着缝合难度增加。每一针都要精细,务必保证缝合均匀不出血,一旦有一针漏血,很可能宝宝就会因出血下不了手术台。全程下来,巴掌大小的心脏上竟缝合了四百多针。约5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团队】
从只有四名外科医生
到“战无不胜”的团队
从只有四名外科医生
到“战无不胜”的团队
其实,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医学科,像姜女士这样走过很多次弯路,最终在这里得到及时手术治疗的患儿并不在少数。
从医20余年,范顺阳几乎每天都要上手术台,年手术量500余例,参与及主刀的手术近万例。由于手术复杂,大部分先心病手术都需要三到四个小时。
范顺阳敢于接手全国各地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例,源于想方设法让患者满意的内在动力,更源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医学科建设的强劲底气。
2000年,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医学科开科的第一年。
刚开科的小儿心脏医学科,是由国内著名的小儿先心外科专家丁文祥教授指导创建的,包括范顺阳在内只有四名外科医生,床位只有十几张。
“记得科室实施的第一台手术,是一个三岁小孩,还邀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先心病专家在旁边‘保驾护航’。”范顺阳回忆说。
经过范顺阳等科室医护团队潜心研究,虚心请教,到2003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医学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手术。
截至目前,小儿心脏医学科已拥有医护人员40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2人,硕士9人,研究生导师1人,床位30张,监护床位9张,国内先进的各类医疗设备一应俱全。
除了范顺阳,科室还云集了主任医师李晓红、副主任医师杨玉齐等专家,为先心病患儿保驾护航。
据范顺阳回忆,科室所经历过的手术中,最小的患者年龄为出生20个小时,体重900克,而国内能做这样手术的医生甚少。该科室还成功实施了Switch手术、Warden手术等,使河南省小儿先心病的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该院小儿心脏医学科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先心病患儿8000余名,每年开展小儿心脏手术500余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等各种先天性心脏病。
【建设】
坚持读书注重交流
是科室建设的“法宝”
坚持读书注重交流
是科室建设的“法宝”
谈起科室20年迅速发展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各界及医院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其次是范顺阳针对小儿心脏医学科建设有一套独特“法宝”。
在采访过程中,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范顺阳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厚厚的第四版《小儿心脏外科学》书籍,里面记录了满满的手术笔记。
范顺阳从医20余年来,这本书始终伴随着他,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潜心学术、认真钻研,这是对范顺阳职业态度的深刻总结。
不仅自己读,范顺阳还要求全科室的医生必须读书。
范顺阳说:“策略比手术更重要,术前制定一套万全的方案能够推进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方案制定需要知识全面的医生。”
除此之外,科室每周进行一次内部研讨会,针对近期做过的疑难手术进行分析总结。“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止步不前。”范顺阳说。
科室还定期与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国内外著名医院的心脏中心进行交流与合作,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为河南省复杂、危重婴幼儿先心病患儿会诊、手术,交流国际上先心病治疗的最新进展,使河南省小儿先心病的治疗水平达到国际比较先进的水平。
【公益】
让爱为生命助力
用情来温暖人间
让爱为生命助力
用情来温暖人间
大病无情,人间有爱。在致力于学术研究、全力救治患儿的同时,范顺阳积极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联系,呼吁对贫困先心病患儿家长实施救助。
小儿心脏医学科拥有童心项目、郑大三附院专项爱心基金、天使阳光基金、合生元基金等多项救助项目,用于救助家庭困难的先心病患儿。
据了解,童心项目医院模式(以下简称“童心项目”)是由李家?博士发起、倡导实施的贫困儿童先心病及出生缺陷救助项目。
该项目关注孤贫先天性心脏病及出生缺陷患病儿童的医疗现状,针对家庭经济收入比较低、无力承担全部手术费用等条件,且急需手术治疗的患儿,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
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全国已有近3万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出生缺陷疾病的贫困患儿得到救助,其中,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已有近800例孩子获得资金救助。
“童心项目”通过医疗救助的模式,使更多面临生命选择的贫困患儿,得到资金和医疗技术资助,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让每一位孩子都有拥抱蓝天的权利。
为了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救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先心病及出生缺陷患儿,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每个月都会组织下乡筛查活动,凡筛查出的先心病及出生缺陷患儿,只要符合条件,将安排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治疗费用经医保合规费用报销后,个人支付部分可享受人均2万元、最高5万元的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救治涵盖36种先心病,对于超出救治病种或救治年龄的贫困患儿,由患儿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基金会批复后也可获得资助。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用爱心和温暖构筑起先心病患儿康复的堡垒。
专家介绍


范顺阳:
中共党员,小儿心脏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小儿胸外科微创学组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先心病防治委员会副主委、秘书。
从事先心病患儿诊疗20余年,主要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心内膜垫缺损、三房心、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单心房、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大动脉错位、主动脉缩窄、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动脉干、主动脉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等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