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市
地市

郑州治理机动车污染,有车主起初不理解,后来主动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1  浏览次数:13647
核心提示:河南商报记者 陈朋冲/文 邓万里/图郑州市刚开始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时,一些车主不理解,还经常抱怨。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车主的意识也变了,将不达标的柴油车主动更换、提升。郑州市机动车污染监察支队书记冯保河对这种转变感受很深,机动车污染防
河南商报记者 陈朋冲/文 邓万里/图

郑州市刚开始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时,一些车主不理解,还经常抱怨。

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车主的意识也变了,将不达标的柴油车主动更换、提升。

郑州市机动车污染监察支队书记冯保河对这种转变感受很深,“机动车污染防治涉及千家万户,更需要每位车主、市民的参与和支持,一起为环境提升积极助力。”

郑州市机动车污染治理得严,企业自行淘汰不达标车辆

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有一个故事让执法人员印象很深。

2019年7月3日,在郑州市西三环和长江路交叉口附近,某货运公司的驾驶员谢宝东看到生态环境、公安人员的示意,随即下车接受尾气检查,“记不得自己第几次被抽检了,现在大家都很配合。”

随后,谢宝东现场的一番话让执法人员很欣慰,他说,刚接受路检路查时,很多同事、同行不习惯,有的发现车辆尾气不达标后被要求整改,有的不积极整改还上了“黑名单”。后来接受路检路查频率高了,执法人员讲解得多了,大家的意识也都慢慢提高了,公司去年还主动把剩余几辆不达标的柴油车彻底替换。

很多执法人员也有类似的感受。前几年,一些尾气超标车辆被查时,车主不理解,向执法队员抱怨,这几年情形越来越少。

6月1日,郑州市机动车污染监察支队书记冯保河说,跟其他很多类型防治工作明显不同的是,机动车涉及千家万户,是全体车主、市民意识习惯改变的事,“截至2019年底,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30万辆,位居全国第六位,且以每年约40万辆的速度快速增长,机动车密度居省会城市第一。郑州市PM2.5来源中,移动源已成为首要来源,机动车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工作更为复杂。”

冯保河在工地查看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情况

机动车污染治理,需要全体车主、市民参与

从2017年以来,郑州市机动车污染防治节奏更紧,鼓点更密了。

各项措施中,比如加强人工卡点联合执法,增加遥感监测点位、智能化监测机动车污染排放,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检测、贴标、挂牌和联网,重污染天气时高排放运输车辆禁行,机动车尾号常态化限行等,被市民、车主越来越理解的同时,也促进着郑州环境质量的提升。

对近机动车污染治理成效,郑州市机动车污染监察支队执法人员举了组数据,“以前最高时,重型柴油车尾气不达标的比例能达到近两成。后来数据不断降低,现在一般在7%左右,有的检测站点比例更低,现在在市区、四环外,冒黑烟的车几乎很少,市民看到后也积极举报。”

此外据了解,郑州市移动源污染治理工作全省领先,多项经验被全国数十家城市学习。

“机动车污染防治需要多部门通力配合,调整运输结构、抓源头管理,同时严格执法。”冯保河说,根据郑州市要求,今年年底前,郑州城市建成区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城市建成区新增的公交、环卫、邮政等公用车辆基本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这都是有力的支持。

冯保河说,对机动车污染防治,最希望车主理解,社会各界参与,能主动维护、治理,通过氮氧化物指标的下降提升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提升是全民参与的事,做到全民共治,共享。

(编辑 张惟一)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