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血管瘤外科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4月2日傍晚,血管瘤外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新生儿,这名新生儿与此前接收的一名患儿患有同种疾病。宝爸独自一手抱着刚出生不足8小时的宝宝,一手提着沉重的行李箱行色匆匆奔赴这里。是什么让这位坚强的父亲如此焦急万分呢?
事情是这样的。当天上午,他日思夜想、翘首以盼的宝宝出生了。但刚抱出产房,就发现了异样。宝宝的左前臂颜色青紫、异常肿胀,整个手臂被完全包围,比右前臂粗了整整三倍不止!医生建议立刻急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极低,只有26×10*9g/L,提出立即前往大医院紧急治疗。
此时,宝妈刚刚生产完无法下床,需要人照顾。无奈之下,坚强的宝爸只能独自一人抱着孩子东奔西走,宝宝的病一刻也不能耽误!宝爸丝毫没有犹豫,当天下午不到半天的时间,跑遍了几家大医院,医生都束手无策。一位医生告诉他,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主任乔军波近两年做了几例类似的手术都非常成功,建议他来找乔军波。
就这样,当天下午18时左右,宝爸独自一人又马不停蹄带着刚出生的宝宝奔赴到了郑大三附院。
在血管瘤外科的病房,乔军波第一眼看到宝宝的病情,就立即判断该病为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K-M综合征)。典型的巨大紫红色肿块,像面包一样360度包绕着患者瘦小纤细的前臂,病变不仅累及左前臂正常组织,而且最致命的是随着血管瘤生长,血小板会不断被消耗,导致全身凝血紊乱。宝宝基本没有生存的可能,后果不堪设想!
乔军波为宝爸解释了其严重性、紧急性和致命性,这种病比较罕见,国际上极少数医院能够治疗。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3%!焦急和担忧交错,加上情况特殊,宝爸的心情沉重万分!
乔军波耐心开导家属,详细讲述手术的方案,又带他了解了一周前刚手术完还未出院的另外一例K-M综合征新生儿。此时,这名患儿已病情稳定,恢复良好。同样的病种,同样的希望,宝爸坚定了信心,将希望的眼神投向乔军波,也用心疼的目光看着幼小的新生命。
病情紧急刻不容缓,在血管瘤外科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为患儿开通紧急就诊通道,办入院、抽血、心电监护、对症用药、联系血库备血、各项检查和术前准备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宝宝血小板不断下降,手术时间争分夺秒,这是和时间赛跑,和死神较量,急诊手术是唯一方案!
时间就是生命!4月3日,中午2点左右,刚刚连续做完两台手术的乔军波不辞辛苦,依然斗志昂扬、精神饱满,立即为宝宝进行手术。一场生死较量拉开了帷幕。由于该患儿刚出生不久,加上血小板极低,术中出血风险较大,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手术中,输血科、麻醉师、手术室密切配合全力护航,乔军波选择微创手术的方式消融全部病变,保留重要神经和肌肉,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将创伤降到最低。
手术过程中,宝宝病情稳定,出血量仅10ml左右,血小板立即升至330×10*9g/L,宝宝脱离了危险。历时四个小时左右,手术很顺利成功。
术后第二天,宝宝的血小板升到了416×10*9g/L,病变的前臂逐渐恢复。这场情况危急的手术获得了真正的胜利。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在手术室、麻醉科等科室的协作下再一次创造了生命奇迹。
这已是血管瘤外科今年第二例成功的K-M综合征手术。2020年以来,血管瘤外科不断攻克医疗技术难关,创新手术治疗方式,已利用微创手术成功治疗了4例重症K-M综合征患儿。面对如此罕见疑难的大手术,血管瘤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从不畏惧,乔军波凭借精湛的技术和惊人的耐力,突破了一例又一例疑难病例,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评价。
据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主任乔军波介绍,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异常称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又称K-M综合征(kasabach-merritte syndrome,KMS)。多在新生儿期及小婴儿期发病,主要表现为迅速增大的血管瘤,全身血小板破坏减少性紫癜、凝血障碍、贫血、皮下出血甚至累及多器官出血,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自身破溃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此病多发生于颌面部、四肢、躯干、腹膜后隙及肝脏等脏器,表现为进行性血小板破坏减少、继发局部血管内凝血、凝血因子消耗缺乏、贫血,病死率国际上可高达73%以上,是新生儿、婴幼儿血管瘤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如果未行及早、有效的治疗,往往死亡的风险几率会更高。所以一旦确诊,需立即寻找专业的医院进行手术,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时代在发展,医疗技术在进步。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不断挑战医学难题,攀登医学高峰,为患儿送去健康,为家庭送去幸福。(徐婉晶 丁雅清 史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