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电子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居
家居

苏宁:今年要倾集团之力打造家乐福核心业务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03  浏览次数:20066
核心提示:自2019年9月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交割正式完成以来,家乐福中国会如何蝶变升级、与苏宁融合共进,一直颇受业内关注。

20199月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交割正式完成以来,家乐福中国会如何蝶变升级、与苏宁融合共进,一直颇受业内关注。

苏宁家乐福CEO田睿至今仍清楚记得,去年108日,他和家乐福员工交流时曾开的一个玩笑:你们本来都是一群雄鹰,但是你们自己都忘掉了,过去十几年法国人把你们当金丝雀养,所以你们也认为自己是金丝雀


四个多月过去,家乐福中国仿若按下了快进键:场景创新、供应链融合、产业融合、数字化改造……速度令外界咋舌。122日,苏宁易购披露2019年业绩预告,四季度家乐福中国业务扭亏为盈,业务整合效果初步显现。


家乐福中国蝶变升级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220日,田睿在和包括《国际金融报》在内的媒体一起交谈时从两方面进行了总结:首先,解决文化层面上的问题。改造家乐福团队的文化,使团队能够按照苏宁的履约文化精神冲入市场,积极思考如何竞争、变革;其次,将家乐福与集团的各业务迅速进行更好的融合。保留和继承家乐福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从而对家乐福的门店进行数字化和全渠道的改造,最终实现互联网全链路的改造,使其更加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


田睿还向记者透露,集团内部于一周多前开会时已经明确,2020年会倾整个集团的资源和力量去打造家乐福接下来的核心业务模式。


有信心颠覆到家行业


无疑,进入苏宁时代之后,家乐福的活力已经被重新激发,而近期苏宁家乐福在到家服务上的连续动作更是引发了业内的关注。


25日,苏宁对外宣布,为了应对更多线上订单需求,苏宁易购接入家乐福“1小时达服务,通过线上下单1小时送达的购物体验,竭力保障消费者需求。


随后几日,苏宁家乐福又宣布,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线上下单、线下家乐福急速送达的服务,全力保障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的生活所需,家乐福服务再升级,推出家乐福同城配服务,将服务范围扩展到家乐福门店生活圈10公里。


到家服务近两年一直是国内商超巨头发力的重点业务。此前,沃尔玛在中国进一步加深与京东到家间的合作后,就上线了沃尔玛到家服务,与此同时,永辉超市、Ole超市等都推出了到家服务。


那么,家乐福到家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大家做的并不一样,比如别家做的就是‘1小时达,这是即时配送的模式。而苏宁家乐福的到家可以理解成是三种模式的叠加,即‘1小时达’+‘同城半日达’+比较精准的社区预售团购。田睿直言,无论是“1小时达,还是同城半日达和预售团购,任何一个模式都无法解决全链路的问题。


对于苏宁家乐福的到家服务,田睿很有信心:苏宁家乐福一定是履约时效最快、综合履约成本最低、并且是最精准,能够针对不同需求来做的到家服务模式。2020年,我们的到家业务很有可能颠覆这个行业,因为现今用户的需求非常多样化,你不可能用一种模式来满足用户100%的需求。


田睿还表示,如果仅仅只做到一种协同,很容易产生很多经济账问题,最终导致难以做到密切协同。苏宁家乐福则不同,家乐福的全链路已经打通,互联网的流量、苏宁小店的流量、家乐福的供应链、家乐福店仓一体化的效能都可以做到无缝对接。


对今年的业绩表现有信心


外界对于家乐福本土化的期待仍然很高,甚至还有投资者建议把苏宁易购App里面的家乐福到家改成福到家。事实上,由于中外思考方式、语言模式的不同,一般而言外企要想打开中国市场,有效本土化,首先就是更改品牌名,而中国消费者也会下意识对接地气的品牌名认定为是外企本土化的标志。


对于将苏宁易购App里面的家乐福到家改成福到家的提议,田睿直言其实也有在考量之中。他透露:“2020年,我们会有一些变化,包括家乐福的品牌。


不过,田睿也表示,家乐福的品牌仍有自己的价值,即中国二十几年市场的价值。他指出,会逐步在合适的时机、分阶段推出一些举措,但也会看用户的变化、市场的反馈,包括对苏宁门店的改造等。但,苏宁原来相应的品牌仍会保留,目前做的是跟家乐福的有机融合,接下来家乐福品牌怎么安排,还是要根据综合的评判来分阶段的采取举措。


在田睿看来,目前的家乐福已经完全本土化,尽管法国方现在还有20%的股权,但他们并不参与具体经营。他还向记者坦言,苏宁的文化已经完全植入到家乐福,这才是本土化最核心的东西。只有文化的改变,大家才能够真正按照中国的市场规则去办事,参与到整个市场的竞争。


对于家乐福2019年四季度的业绩表现,田睿很满意。他表示,虽然今年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对家乐福今年的业绩仍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这次为了抗疫,企业承担了较多的责任,也付出了不少成本,例如员工的激励成本、为了保供应增加的物流成本,以及为保价格增加的控价成本,但总体而言,我仍然对今年的业绩表现比较乐观。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河南商报社 技术支持:顶端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8039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