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结束,新一年到来,河南工业和信息化明年也有了新目标。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19年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就2020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涛作了题为“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 加快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中蕴含哪些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将迎来哪些大好势头?该如何借着好政策持续发力?政府将如何为企业发展赋能?
【2019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9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工业对支撑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顶梁柱、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李涛在报告时提到,2019年,河南省在保障工业平稳运行力度持续加强、“三大改造”重点任务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品质品牌层次不断优、煤炭行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方面作了主要工作。
具体来说,以保障工业平稳运行力度为例,河南省持续推进智能化监测平台建设,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产融合作,争取国家资金1.7亿元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进行奖补;实施“育鹰计划”,探索建立“企业+银行+保险+政府”融资机制,为19个项目授信16.5亿元;持续深化企业服务,全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款项、完成清偿过半年度目标。
值得瞩目的是加速推进“三大改造”重点任务上,河南在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成果明显。智能化改造上,评选认定省级智能车间111个、智能工厂38个,选树省级标杆企业20家。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进千企”,2019年我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52.3、居中部首位。绿色化改造上,创建4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个绿色园区,4家企业获国家能效“领跑者”称号,3个“能效之星”产品、4项节能技术、9个型号节能装备进入国家公告名单。1—11月,全省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4%。企业技术改造上,新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河南智能农机创新中心成功创建为第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实施“十百千万”企业技改提升工程,争取国家工业强基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3家、项目3个。1—11月,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3.1%,高出全省工业投资增速43.8个百分点。
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我省落实首台(套)和机器换人奖补政策,认定22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产品,65个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示范项目。落实国家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多氟多等4家企业获得保险补贴,制定《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建设。1—11月,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增加值同比增长18.2%、13.7%、13.7%高于全省10.3、5.8、5.8个百分点。成立酒业人才交流中心,举办“豫酒中原行”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前三季度,全省白酒生产企业缴纳税金同比增长30.3%。着力推动钢铁、铝加工、水泥、煤化工行业等4个传统产业骨干企业实施装备大型化、企业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升级改造项目,开展钢铁规范条件、焦化准入条件企业动态调整。推动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尼龙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壮大。
?在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方面,认定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佰利联网络化能耗管理平台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企业上云”行动,全省上云企业累计3.5万家。郑州市入选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UU跑腿等4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
【智能制造、重点产业升级、数字经济等一波大动作即将到来】
新的一年里,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该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
“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扎实抓好“六稳”工作,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李涛在会上表示,具体来说,将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
(一)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持续推进“三大改造”。抓好1000个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00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持续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进千企”,分行业选树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组织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创建工作,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推动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推动工业强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力争2—3家企业获得国家资金支持。在全行业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培育并选树一批质量标杆。
(二)聚焦重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装备制造行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农机装备、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和铸造产业3个专项转型升级计划,推出10个以上行业标志性高端装备产品,100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推动食品产业融合、绿色、安全发展,加快白酒企业重组步伐,促进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开展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贴,加快尼龙新材料、氟基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等基地建设。加快引进可穿戴电子产品、VR/AR、智能家居、服务型机器人等非手机终端制造项目,打造鲲鹏计算生态,办好2020世界传感器大会,加快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推进上汽郑州基地二期、宇通客车搬迁扩能等重点项目。在服装、家具、家电等终端行业推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支持实施钢铁、炼焦装备大型化改造,推进钢铁、铝工业、水泥、煤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尼龙新材料、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指导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力争在重点新产品研发、技术扩散和产业化应用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省级创新中心大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首次商业化。新培育和遴选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和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壮大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网络经济强省建设。持续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力争全年推动3万家企业上云,培育建设10个左右行业工业互联平台。实施软件强基工程,支持郑州建设全国重要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成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联盟和区块链技术联盟,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做好5G应用的基础性工作,严厉打击“伪基站”“黑广播”等非法设台行为。
(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抓好小型微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计划、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认定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全面实施。承办好“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举办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和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六)压实监管责任,推动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发展。持续深化煤矿基层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建立标准与验收体系,力争年生产能力120万吨及以上煤矿实现自动化或智能化。调整洁净型煤生产供应布局,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做好供应保障。持续推进瓦斯、水、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防治,夯实煤矿安全基础。
(七)强化企业服务,稳定工业经济运行。开展工业经济运行重大问题和重大政策研究,健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监测工作机制。深入实施“育鹰计划”,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持续开展企业减负,全力组织清欠攻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