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放的思路与眼界,决定中原“新零售”发展、变局的质量。
12月12日下午,作为第十五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的先行论坛,2019中原新商业峰会在郑州CBD大河锦悦酒店率先登场。本论坛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大河财立方联合承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大河报社社长王自合,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若鹏,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会长何宏剑,在会上分别致辞。
论坛以“开放河南:新丝路与新思路”为主题,聚集了全省零售、批发、品牌、商业地产等领域的头部企业,他们与APUS、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国内新零售专家一道,探讨河南高水平开放格局下的“新商机”,对比今年“新零售”实战、分享明年发展战略。此外,在“商业迭代与二七复兴”话题上,包括原亚细亚总经理王遂洲、郑州华联商厦董事长张淑云在内,几代“二七商战”老将与当下活跃在河南商界的新兵,现场展开了观点大碰撞。
| 【开放新思维】移动互联时代,商企要从经营商品转向经营用户
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打出组合拳,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在此背景下,河南商企应如何应对挑战、抓抢机遇?
在国内新零售资深专家鲍跃忠看来,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带动全渠道零售、零售周边领域、行业都在快速创新发展。对此,零售业要抓住消费升级和零售市场结构性调整带来的契机。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也给零售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零售市场已经进入三度空间,进入全渠道时代。要建立以新传播为主体的营销体系,找到用户,建立链接,产生影响,达成交易。”鲍跃忠表示,要改变传统零售商业模式,需由经营商品转为经营人,由顾客数量最大化转为顾客价值最大化。
阿里巴巴工智能实验室商务总监薛晶晶以“技术驱动”为角度,分享了AI技术、智能终端在满足公众多元化消费的应用。薛晶晶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通过微视频,与会嘉宾看到了AI终端植入酒店的案例。得益于技术助力,酒店投资者大大节约了整体投入,消除人为错误并提供优质服务。如薛晶晶所言,得益于智能语音、机器视觉以及AR、边缘计算、5G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的市场主体也正在发生变化,客户体验正在推动零售商发生巨变。
APUS创始人兼CEO李涛则从河南资源禀赋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开放格局下,河南互联网产业出海的三大优势。
“河南是互联网人才高产区,这是人才优势;重要城市三小时交通圈赋予河南很好的区位优势;此外,河南还具备众多低成本资源。”李涛特别提到,发展数字经济有六大因素,教育、人才、成本优势、政策导向、营商环境、社会信任缺一不可。河南可借助提早布局大数据产业的优势,抓住互联网出海的机遇,在建立完善的新产业人才机制基础上,成为以先进生产力、绿色科技为代表的新开放窗口。
| 【开放新思路】抓住新顾客、新货品、新技术,才有资格谈新零售实战
新零售不是概念,而是实战。商企具备不断适应市场的能力,就是新零售,“顽固守旧”一定是旧零售。
当日论坛上,线上线下融合是商业大咖口中最高频的词。优泽汇商业董事长皇甫立志认为,新零售环境下,不妨把线下商场变成前置仓:既能通过线下体验直接购物,又能成为店铺线上会员,双向融合打通。
丹尼斯百货总经理薄涛称,今年丹尼斯在新零售建设的实战,着力于三个方面:清晰认知90后、00后新消费者,解决优势货品控制力,加载数字化技术与消费者多维度链接的通道。得益于此,丹尼斯·大卫城在本年度销售规模超过60亿元,坐稳了国内零售单店十强。
“新零售中的‘新’,值得是顺势、迎势、造势。”北京鑫苑商业华中区总经理蔡文艳的这一见解,获得同业者高度认同。
如建业商业公司总裁张子玉所言,本月即将在花园路商圈登场的建业凯旋广场,曾为一个创新计划买了“昂贵”的单。拆掉了刚刚花3000万元建的电影院,又投资6000万元改建出数千平方米的言几又书店。“前后折腾了近一个亿,只为了印证一个方向。任何商企的创新都离不开服务和商品,只有将二者创新具备前瞻性、实现系统化,才能掌握创新的灵魂。”
不过,新零售的实战在不同规模的市场,却有不同驾驭方式。
在永城金博大董事长杨旭东看来,不同于省辖市,县域市场的商企仍在拼体量规模的阶段,当地消费者对实体门店的忠诚度、粘性要比城市群体强很多。但需看到,移动互联时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能为商企与消费者在信息交互、商品交易等方面带来便利。当前,县域商企实战新零售,主要体现在以用户为导向调整商品结构,围绕消费者需求提供服务,同时,也要积极拥抱新零售技术,如刷脸支付、数字购物中心等。
不同于豫企,苏宁明年将启用在郑州航空港投建的全新现代物流仓和跨境仓。河南苏宁易购总经理汪令军表示,苏宁已实现了线上线下消费服务一体化,让消费者体验到了无缝链接、自由切换。从外部看来,这是驾驭大数据、读懂消费者、建立多渠道、多维度服务体系等。但事实上,所有的投资和发展初始点只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在河南投建超级物流仓也是如此:“渠道下沉、农货上行”,以及满足全国消费者需求。
高质、高效的融合化服务,也是良品铺子郑州分公司总经理蔡双的观点。在其看来,不论通过什么渠道、技术,最终是为不同年龄层、个性的消费群体,针对性地提供专属服务,这是新零售得以实现的基础。
| 【开放新格局】“复兴二七”三要素:重构顶层设计、创新无止、独有文化传承
穿透30年时光,二七商圈多家知名商企几代掌门在本届论坛相聚,纵论“商业迭代与二七复兴”。
这包括,上世纪90年代“郑州商战”的主角原亚细亚总经理王遂舟、郑州华联商厦董事长张淑云,65年郑州百货大楼(现隶属欧亚集团)董事长朱赵霞,二七商圈新业态的代表麦迪逊商业CEO孙亚杰、金鑫珠宝集团总经理李治国,以及两位资深观察者何宏剑、郑州市商务局原常务副局长阎铁成。
几代“征战二七”的将帅一席而坐,只因一个目的:今天的二七商圈在消费者心中失势了。在过往十年,“重塑二七商圈”只是部分商界群体、部分消费者的星散愿望;而今,它变成了河南商业经济寻求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心城市擦亮“窗口”的刚需。
如何宏剑所言,二七商圈在消费者心中首位度“退步”,源于它根据消费市场需求变化,持续巩固独有优势。这包括品牌、商品、服务、新业态门店,乃至独有“二七文化”、“郑州文化”获得消费者继续认同。今天,花园路商圈、CBD商圈,随之城市框架的拉大,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现实性的竞争挑战。
“50后女将”张淑云对此表示赞同。她认为,二七商圈要创新,政府、企业都要知行合一、敢于担当。并表示,早在20多年前,仅1.5万平方米的郑州华联商厦,年销售规模就已达4亿元以上。
“复兴二七商圈,首先要避免同质化。”在孙亚杰看来,近年来,二七商圈关掉了一些商场,但同时,也在孕育着“新生”。但值得注意地是,如今商圈内大型购物中心高度集中,会再次陷入同业态红海对抗。这与10年前的百货店的状态并无得到改善。
李治国的观点与之相近。在他看来,业态迭代不能与时俱进、特色化与差异化不足、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衔接不够,是二七商圈未能挽回消费者“第一选择”的三大痛点。
王遂舟、朱赵霞等提出建议,二七商圈复兴,需由政府决策牵头重构顶层设计。相关职能部门应成立振兴二七商圈的“指挥仓”,统筹发展规划、土地、商务等具体事项,确保规划做到整体实质性的落地。与此同时,建议扩大二七商圈架构,将商圈中心街区打造为相对半封闭式,容纳更多特色业态、引进科技手段改造商圈光影效果,打造郑州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二七商圈。(来源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霄 丁洋涛 裴熔熔 见习编辑 李英旋 编辑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