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于12月1日施行,相较于居民家庭而言,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困难较大,特别是人流量巨大的医院更是如此。
一方面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一方面人流量大、流动性大等现实问题也确实存在。那医院该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有妙招。
【现场】
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热情高,孩子成为家长的监督员
“面包属于厨余垃圾,电池是有害垃圾。”日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门诊大厅内,红黄蓝绿四个颜色的垃圾桶格外显眼,一旁一对儿父子正商量着如何投放相关物品的标牌。
“先去拍片吧。”父子俩身旁的一名女子催促二人,可郑州市民吕先生却寸步不移,“垃圾分类了,学学。”
日益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让垃圾处理压力巨大,也让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成为难以完成的事情。
“提倡垃圾分类是好事儿,我现在都受我儿子熏陶,可注意这块儿。”吕先生的儿子上幼儿园大班,他送儿子上学时,偶尔会买个早点让儿子在车上吃,“他都不让我随便乱扔垃圾,非得拿着找个垃圾桶,还得把塑料瓶扔到可回收垃圾桶里。”说起这些,吕先生脸上满是笑意,“儿子的环保意识很强。”
当天,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举办的资源回收和垃圾分类活动现场,像吕先生父子一样,认真学习垃圾分类内容的市民还有很多,而医院通过设置趣味游戏,鼓励市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还发放了100多份小礼品。
“过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投放到红色的垃圾桶内,喝后的饮料瓶是可回收物,应该投放到蓝色可回收垃圾桶内……”活动结束时,一名离去的家长还默默念着垃圾分类的知识。
【致力】
设置四色垃圾分类专员,定期举办资源回收主题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需面临的社会发展课题。
顺应发展需求和环境建设需要,郑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12月1日起,该办法将开始实施。
而在此办法实施之前,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联合该院第三方服务者——中信索克医疗健康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已率先开始为垃圾分类工作谋划布局。
“医院成立了垃圾分类专管员,配发红黄蓝绿四色标识服装,督促和引导医院职工和就诊患者正确投放垃圾。”该院副院长吴秋奎说,为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打造低感染率医院,该院投入数十万元,分别在门诊、候诊大厅、楼道、病房走廊等地,按照垃圾分类方法设置安放四分类、两分类等各种大小的垃圾桶300多个。
此外,利用电子屏、宣传板、培训讲座和每周五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等形式,在院内和院外引导市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同时,考虑到医院人流量大的问题,中信索克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给医院保洁员做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
“说一次两次,保洁员记不住,但说多了,他们都有意识,而且我们要求,他们还得翻捡垃圾桶,看到丢错的物品,要及时正确归位。”中信索克品质管理部经理刘马俊说。
对于该院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上的先行先试,吴秋奎称,前期宣传效果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为郑州市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创造了良好氛围。
但他也表示,垃圾分类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调动广大居民的内在积极性,改变长期传统的生活方式,还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只有人人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才能确保垃圾分类真正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