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业受托资产规模继续下行,三季度是开启压降通道业务、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的强监管时代,体现在数据上,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的持续萎缩,信托行业资源配置发生明显变化,投向金融机构与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占比下降明显。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金融机构的信托资金余额进一步降至2.68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减少1737.56亿元,环比下降6.10%,同比减少14.91%;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较二季度减少1480.67亿元,环比下降5.05%,这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新增规模的环比增速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正在持续暴露中。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数量1305个,环比增加18.64%;风险项目规模为4611.36亿元,环比增加32.72%;不良率增至2.10%,亦是三年来首次破“2”。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袁田解读称,在严监管、强监管的政策措施下,信托资产风险率持续推高,信托行业应引起高度重视,强化风险防控和合规建设。
三年来首现负增长
据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为21.99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5376.90亿元,降幅达2.39%,较去年同期同比下滑4.94%;信托业务收入累计达551.35亿元,占比69.30%。
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的萎缩是构成信托资产整体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为11.60万亿元,规模延续2018年以来的持续下降态势,较二季度末减少0.82万亿元,环比减少6.58%,占比降至52.75%。
受托资产的来源方面,资金信托规模合计为18.53万亿元,其中,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9.84万亿元,占比44.74%,环比上升1.17%;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8.69万亿,环比下降5.89%,占比39.50%。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3.47万亿元,占比15.77%。
袁田表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业务增长明显,传统银信合作通道业务持续式微,行业深化转型效果逐步显现。
资产端这块,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占比依然稳居首位,相较于二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及证券投资领域的信托资金占比有所上升,投向房地产与金融机构领域的信托资金占比下降明显。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余额5.51万亿元;投向金融机构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68万亿元;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86万亿元;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投向证券领域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04万亿元。
其中投向房地产调控效果最为显著,这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存量规模首次被压降。
袁田认为,这充分表明,信托行业积极响应中央政策,“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进一步严格落实银保监会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的明确要求,有效遏制房地产信托的规模增长,防范风险过度积累。
扩展到2019年前三季度来看,截至9月末,今年新增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1.09万亿元,在本年新增的资金信托规模中占比增至33.00%,环比增加1.15%;本年新增投向金融机构信托规模为3234.29亿元,在新增资金信托中占比为9.76%,环比减少5.79%,同比减少19.69%。
不良率破“2”
在严监管、强监管的政策措施下,信托资产风险率持续推高,三季度末风险率增至2.10%,较年初一季度末又提升了0.84个百分点。
信托行业风险项目个数与规模方面亦延续上升态势,风险项目数量1305个,环比增加18.64%;风险项目规模为4611.36亿元,环比增加32.72%。
从信托风险项目的资产来源角度,集合类信托与财产权信托风险项目规模占比呈下降趋势,三季度末集合类信托风险占比58.32%,环比下降3.75%;财产权信托风险占比0.32%,环比下降63.41%;单一类信托风险率有所提升,占比41.36%,环比上升7.34%。
此外,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未来一年的信托到期项目合计为14093个,规模合计5.15万亿元,较二季度预计数据减少4110亿元,降幅继续扩大至7.40%。
袁田分析称,信托项目到期压力有所缓解,但是,短期兑付压力仍须重点关注,尤其是四季度最后一个月信托项目到期兑付的规模比较集中,资金流动性管理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信托公司固有资产规模稳中略升,信托赔偿准备金规模和未分配利润均有所增加。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信托行业固有资产规模达7402.85亿元,比二季度微增60.67亿元,环比增长0.83%,同比增长7.23%。
三季度末,信托赔偿准备金规模为266.26亿元,同比增加11.98%;未分配利润为1846.46亿元,同比增加18.45%,占比30.16%。三季度末,信托行业资产负债率为17.31%,进一步呈下降趋势,较2018年三季度20.64%相比,同比下降了3.33个百分点。
袁田认为,这表明信托公司抵御风险的意识有所增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吉倩倩 见习编辑 王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