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瑞士巴塞尔州,您可能不太熟悉。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慢粒白血病药物格列卫的制造商诺华制药,以及同属全球TOP10医药巨头的罗氏制药的总部也在这里;巴塞尔州不但有诺华、罗氏这样的国际级头部药企,专注于某一项具体应用的中小型生命科学公司,也有超过700家;同样是培育中小企业,瑞士有哪些经验,我们有哪些孵化园区,能否吸引他们把中国总部落到河南?
在河南省对外开放大会之后,在一亿人口内陆大省走向开放前沿的道路上,民营企业在产业孵化、对外交流上有哪些探索?
继今年9月河南省经贸代表团远赴瑞士巴塞尔乡村州进行产业对接后,11月12日-15日,由该州政府官员、药企负责人、医疗专家、银行顾问等组成的瑞士医药健康产业代表团(下文简称 瑞士考察团)来到河南,拜访郑洛许三地职能部门、产业园区、医疗单位,全面调研河南医药健康产业。
河南商报记者参与到代表团行程中,与多位瑞士专家、产业观察人士以及推动此次中瑞交流的福通控股集团(下文简称 福通控股)董事长赵天星,进行了直接对话。
产业发展的瑞士模式
总部200平的中小企业,研发医疗领域的前沿科技
“一个推算估值约80多亿人民币、已进行到D轮融资的生物科技公司,办公室(不算实验室、仓库)顶多200多平,门口挂个小牌子,很不起眼。”回想起今年9月在瑞士巴塞尔州的参观经历,产业园区行业观察者王先生感慨,这样貌不惊人的中小微企业,研发的却是很先进“激光冷熔切骨技术”;另一家开发可视化 3D 植牙导航系统的公司,总部办公面积也就300平左右。
在技术高、投资大的国际医药行业,这些中小企业如何能争得生存空间?从想法到产品,其产业孵化有哪些值得借鉴?
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时,瑞士CIS医药股份公司总裁夏菲·克里斯托弗先生认为,发挥小企业决策灵活机动、创业热情高的特点,做好实验室、资本、市场三者的连接器,才能为自身发展争取空间。
“创业都源自于一个想法,但仅凭实验室里的科技人员一个想法,就让罗氏或诺华这样的巨头下血本投入,难。”夏菲说,但在中小企业,合伙人商量一致就能上马研发,进行可行性评估。
夏菲手绘了一张医药产品从研发到产品的流程图:
从试验室走出的科研成果,首先要做临床前测试(动物实验),然后是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以及申请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许可,最后才是上市销售。
前两个阶段共需要2年半时间,以及约1千万瑞士法郎研发成本,失败的概率大,但好在投资、耗时也相对较少,决策灵活中小企业与研发团队结成合作伙伴;
再往后,就需投资5亿多元,以及近4年半时间,但技术成果已经过初步验证,罗氏或诺华这样的医药巨头就可以放心大胆合作接手。
“我们投资这些中小企业,一旦新产品成功上市,就能获得很大的收益。”瑞士银行资深经理人、联合国资深金融顾问、健康产业投资顾问迈尔·韦尔纳先生说,金融机构会主动寻觅生物医药领域的“独角兽”,把所管理的资产投入其中,帮助其快速成长;在产品上市时,又通过投资人关系帮忙打通销售渠道。
“为扶持、孵化初创公司,巴塞尔大区的生命健康创新园区不仅提供生产、研发、办公空间,还嫁接政府基金、风投资金以及临床实验平台。”赵天星很看好当地的医药企业资源和孵化模式。
今年9月跟随河南经贸代表团赴瑞士考察时,福通控股就筹划在巴塞尔州建设“瑞中生命健康科技园”,引导巴塞尔州优秀的生命健康产业资源集中入园孵化,将其作为瑞士生命健康产业落地河南的先导基地。此次推动瑞士考察团来豫,正是为了向瑞士企业更直观的介绍河南,增进彼此了解。
产业孵化的河南探索
从民房到厂房解除后顾之忧,园区服务提升运营效率
在郑州周边,也孵化出一些拥有不错的产品、独到的专利技术、固定的销售渠道的中小微企业,起步时往往在城中村租房生产,感觉没根,也舍不得下血本升级设备。
这几年随着城市框架拉大,环境治理提质,靠近城市三四环的旧厂房只能不断外迁,搬迁带来的资金、时间成本,对生产性企业可真是伤筋动骨;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小很难整块拿地,建设厂房又需要规划报建、施工许可、检查验收等一系列环节……
既要获得安定的生产场地,还要解决员工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生产物流、人才招聘、专利申请、政策申报,以及办理工商、环评、证照手续……
尽管领域不同、水平不同,但河南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家要克服的困难,比瑞士巴塞尔州的企业家们一点都不轻松。
11月13日中午,瑞士考察团一行人在密集的拜访行程中,专门安排出一个小时,去参观位于新郑市薛店镇的中德产业园。
对于外国企业家关心的产业孵化服务细节,以及中瑞双方产业园在运行、结构和金融方面的异同,中德产业园负责人张鸿亮解答说,除了基础物业服务之外,园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致力于为企业家提供进修培训,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政策申报,优质企业孵化,工商手续办理等服务。
比如,中德商学院组织名师课堂、百强企业考察、企业咨询……帮助入园企业管理者知识迭代,中德大讲堂帮助入园企业员工培训财务、税务、统计、消防、法律事务,提升运营效率。
而一年一度的园区春季招聘会,把数千名求职人员请进园区,实地感受企业实力,优化双向选择;通过优选政策申报、事务托管、天使投资、金融平台、上市咨询、法务咨询的专业机构请进园区,用更优惠的价格,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让入园企业尽最大可能摒除干扰,聚焦主业。
当天(11月13日)室外北风呼啸、很是寒冷,但瑞士考察团一行还是坚持坐上电瓶车,在园区里转一转,要看一看河南实体企业的生产环境的生存状态。
次日(11月14日),瑞士代表团与福通控股集团签署意向进驻协议,参与签约的Hemex制药和Schaer制药相关人士表示,希望通过更深入的访问调查,尽快了解河南相关产业的市场准入,以便产品和技术早日进入中国。
产业交流的民间力量
发挥市场、物流、成本优势,招徕外企中国总部落地河南
1.决心:“看好中国市场,务实考察落地细节”
7月24日,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在郑州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对新时代我省高水平开放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朝着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扎实迈进的道路上,河南与瑞士经贸交流日益紧密,据报道,今年1-7月双方贸易额已经同比增长了18.1%,达到2781万美元。
对于加强中瑞合作,瑞士巴塞尔乡村州经济部资深副部长、瑞士巴塞尔大区生命健康创新园区负责人苏姆·罗伯特博士很是务实:“除考察产业园区之外,我们还着重考察卫生部门医药许可、医药产业金融、医院临床研究以及药品销售情况。”
来访的瑞士企业尽管规模不大,但很多都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有独到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比如,夏菲·克里斯托弗先生所在公司研发的智能分子聚合物技术就曾获欧洲创新奖,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很看好中国的庞大市场,想把产品带进来,后期也可以考虑把一部分生产资源带来。“
2.条件:河南成本低、市场大、交通好,方便吸引外企落地中国总部
“今年去瑞士,我们拜访了六七十家瑞士企业,中国市场对它们的吸引力非常大。”赵天星说,这些中小企业有自己的实验室、研发团队和不错的产品,但想进入中国市场,需要通过药品审批,需要临床科研资源的支持,需要搞清各个医院的药品采购流程等等一系列本地化工作。
而郑州的航空物流优势明显,货运量吞吐量逐年递增,货品可以通达全球,在中国中西部城市中优势明显;政府层面也在着力推动对外合作;相比一线城市,河南成本优势明显。
福通控股董事长赵天星一行在瑞士考察医药企业。
招徕高、大、强的国际企业,郑州和一线城市竞争,在人才、资源、配套上并不占优。
但北上广深的办公成本高,人工成本也高,像罗氏、拜耳、诺华这样的医药巨头,有实力在一线城市设立中国总部。体量不大的瑞士中小药企却很在乎生产成本,毕竟,压缩的生产成本都是企业的净利润。
“想让河南成为这些中小企业落地中国的第一站,先要把他们的中国总部落在河南。”赵天星说,作为民营企业,专注产业园区运营的福通控股也想尽一份力量。
3.行动:发挥民营企业机动灵活特点,走出去、请进来助力产业升级
从7月19日在郑承办2019中国(河南)- 德国(下萨克森州)国际合作交流论坛,到今年9月去瑞士巴塞尔州考察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到此次推动瑞士考察团来豫交流,福通控股在对接国外高技术产业转移上,已在谋篇布局。
解决瑞士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让他们相信河南的产业园区在药品申请、政策落实、生产服务方面的专业能力,就要变坐商为行商。
福通控股筹划在巴塞尔州建设的“瑞中生命健康科技园”,就是河南产业园区在瑞士的“城市展厅”,它将宣传河南的区域优势,与巴萨尔州政府紧密互动,考察瑞士企业的具体需求,准确嫁接服务资源。
在出国出差、考察接待,以及对招商人员的奖励机制上,民营企业的机动灵活性很是明显,对接数目众多的中小企业,也更能有的放矢。
不做住宅挣快钱,一心做产业园区服务实体经济。福通控股在郑州、新乡、许昌、洛阳正在孵化落地新的产业园区,而该集团早期作品——新郑中德产业园的园区运营成效和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也成为对接瑞士中小企业的加分项。
结语
太仓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然而据媒体报道,就是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却聚集了300多家德资企业。
德资企业扎堆太仓,而非北京、上海,就是因为最开始几十家企业的引入,传播了当地优秀的服务品质,在德国本土产生强大的“老带新”效应。
“瑞士生命健康创新园能给企业的各种支持,我们也在想办法追赶,我们还有广阔的中国市场和成本优势,那么,4000多家瑞士中小企业里,先期能不能引入几十家来河南设立企业总部?”赵天星说,吸引这些中小企业把郑州、河南作为他们的中国总部,逐步带入生产,带入研发,口口相传之下,郑州或许也会成为第二个太仓。
祝福福通控股,祝福产业升级的民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