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11月8日,进博会5.1科技生活馆的Impossible Foods人造肉展台继续人头涌动,成为“网红打卡地”。
Impossible Foods创立于2001年,创始人是儿科医生、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教授Patrick Brown。Impossible Foods是美国人造肉界的双雄之一,另一家公司是Beyond Meat。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截至2019年5月14日,Impossible Foods一共获得五轮融资,累计7.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比尔·盖茨、谷歌、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等。
“这是Impossible Foods人造肉汉堡首次正式亮相中国大陆。我们想带来新概念,新产品。”Impossible Foods的公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观察到Impossible Foods 团队所制作的素食汉堡,从外观上来看,和平时的汉堡别无他样。
甚至夹层的“肉”,也和日常我们所吃的肉极为相似,如果不说,可能没人会把它和素食联想在一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进博会期间,Impossible Foods计划发放50000份试吃品。白色的纸盘里小巧的Impossible burger汉堡上造型可爱,插着印有“Impossible”的彩色旗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来自上海的孙女士意排队来品尝人造肉汉堡,“口感更像牛肉,还不错,和麦当劳的牛肉汉堡一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Impossible Foods的公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在美国卖给汉堡王,2018年到现在,香港餐厅数量增长5倍。需求是有的,希望跟中国不同企业合作,盖工厂,今年参加进博会是和中国消费者打个招呼,希望更多的人认识我们。”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侯隽
见习编辑:熊子文 王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