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天赐》是导演方旭第六次改编老舍作品,请来了德云社少班主郭麒麟主演
开票仅8分钟,导演方旭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话剧《牛天赐》,5000多张门票售罄。此时距离这部戏12月25日的首演,还有三个多月。
这也出乎主演郭麒麟的预料,作为德云社少班主、刚登上2019福布斯精英榜的风头人物,郭麒麟有足够的话题和关注度,但站上话剧舞台,是他演艺生涯的第一次。对于自己的首次跨界,郭麒麟有压力,在这部话剧中,他要饰演一个弃婴如何在周遭的歧视和冷落中,蹒跚成长为“民国文艺小青年”。
不仅仅是《牛天赐》,上个月同期开票的《窝头会馆》《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都在开票不久,就宣布卖光。这几部都是话剧市场每年定时上演的剧目,仅去年,《如梦之梦》在北京、广东和上海演出60场次,票房火爆,热度只增不减。
道略演艺产业研究院刚发布的《2018中国话剧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话剧演出总计1.206万场,观众数量达542万人次,票房总收入8.25亿元,整体票房创下五年来最高。
明星加持戏剧IP
“这些年,我就没离开过老舍的戏。”1966年出生的方旭,说自己是过了知天命的岁数,才明白自己的使命,“可能就是奔这事来的。”
方旭是话剧圈有名的“老舍专业户”。从2011年《我这一辈子》爆火,再到《猫城记》《离婚》《二马》《老舍赶集》,《牛天赐》已经是他第六次改编老舍的作品。九年六部话剧,他的戏剧风格强烈而鲜明,也成了观众心里有口皆碑的戏剧IP。
今年是老舍诞辰120周年
这次改编《牛天赐》,方旭光是剧本就打磨了近半年。要把老舍原著中独特的叙述和全知视角转化为舞台上可以呈现的幽默京味儿对白,他需要在原著与当下观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一百年前,一个被抛弃的男孩,如何艰难成长,对方旭来说,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每一个在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都会觉得这是自己的故事,老舍写的不仅是人生前20年的成长,也是一个人的迷茫与转折。
“每个人都是牛天赐,都能从故事里看到自己。”方旭说,每个人在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和烦恼,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为了呈现婴儿期的牛天赐,他尝试用人与偶结合的表演方式,让郭麒麟与自己的童年时代对话,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构建出双重表演空间。
除了方旭改编老舍经典的品质保障,纵观火速售罄的几部话剧,也是粉丝效应的集中显现。
从《牛天赐》里的郭麒麟与他的相声搭档阎鹤祥,到《窝头会馆》里的何冰和宋丹丹,《暗恋桃花源》里的何炅、黄磊、孙莉,以及《如梦之梦》里的胡歌与许晴,每部话剧不但有良好的市场口碑,更有明星制作班底,这也为话剧市场引入了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
话剧迎来好时代
“目前中国的话剧市场非常好,这是话剧工作者和话剧观众努力的成果。”在话剧《窝头会馆》里饰演苑国钟一角的演员何冰分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称“北京人艺”)的戏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现实主义戏剧依然拥有稳定而广泛受众群,就像宴席中的主食,不可或缺。
如果把话剧市场喻为一桌宴席,不同品牌和导演,已经形成不同菜系。据统计,去年的话剧演出,涉及的演出机构有782个。一部话剧是否具有吸金能力,依靠的还是品牌与项目。
上演了十年的《窝头会馆》与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都是话剧市场每年定时上演的剧目
在782个机构中,开心麻花、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繁星戏剧村、北京人艺和雷子乐笑工场年均演出超300场。仅去年,开心麻花演出场次达1739场,旗下的《乌龙山伯爵》《莎士比亚别生气》《老友记》和《李茶的姑妈》四部话剧,票房收入都超过3000万元。
《窝头会馆》2009年首演,今年是该剧十周年,当初的黄金阵容再次相聚。主演濮存昕认为,《窝头会馆》最有特色的就是京味儿,它不但是北京话的语言魅力,展现北京人特有的乐观与幽默,也是北京人艺制作的标准所在。
《牛天赐》同样是京味儿话剧的魅力呈现。“读老舍,你会发现他的很多语言魅力都跟曲艺相关。他的节奏感与幽默感,都是非常相声的。”郭麒麟在相声舞台上的搭档阎鹤祥此次同样首次登上话剧舞台,但他并不感觉陌生,因为台词句句精妙,都是相声的节奏与气韵。
梁实秋曾在《忆老舍》中回忆自己与老舍一起对口说相声的往事,“我们走到台的前边,泥塑木雕一般绷着脸肃立片刻,观众已经笑不可抑,以后几乎只能在阵阵笑声之间的空隙进行对话。”老舍在台上用折扇敲打他的前额,梁实秋躲闪不及,眼镜被打落,“说时迟,那时快,我手掌向上两手平伸,正好托住那落下来的眼镜,我保持那个姿势不动,喝彩声历久不绝,有人以为这是一手绝活儿,还高呼:再来一回!”
郭麒麟很敬佩老舍,一位作家竟然投入地研究相声,并且把焦德海、草上飞的相声全本背诵下来。对他来说,这是用相声演员的身份,在话剧市场最红火的时代,向老舍先生的一次致敬。
记者:吴佳
编辑:王红春 张惟一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