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必着急,只要咱家的‘货’质量过关,我们‘包圆’了。”10月15日,卫辉市供电公司派驻该市太公镇许漫流村第一书记王志勇,一边和驻村干部“验货”,一边告诉村民:“电力‘慧农帮’就是帮助销售农产品的,大家尽管把家里的农产品拉过来。”
在许漫流村村委会东500米处的一个院子里,白底黑字的“漫道种植家庭农场”格外醒目,门前挤满了卖农产品的村民。“自从王书记把俺的‘货’摆到‘慧农帮’,俺家的‘货’‘变现’可快了。”村民赵国龙兴奋地说。
农产品“丰产不丰收”,愁坏了种植户
许漫流村地处丘陵地带,北面是太行山,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像其他很多贫困村一样,村民长年靠种地为生,经济作物很少,生活比较贫困。
驻村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结合许漫流村的地质和气候特点,驻村工作队决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加快特色种植,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薄皮核桃树、红薯、中草药连翘树、大红袍花椒树、软籽石榴树等一大批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农产品。
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许漫流村薄皮核桃树200亩,红薯40亩,中草药连翘树30亩、大红袍花椒树10亩,软籽石榴树12亩。
农产品丰产了,很多村民在销售上犯难了。由于许漫流村距离城区远,交通不便,商贩上门收购时“压价”,不但让村民收获的农产卖得不好,甚至卖不出去,而且影响了村民通过搞种植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王志勇认为,要想让许漫流村真正脱贫,最好的办法就是“授人以渔”,让许漫流村的农产品打入市场,尽管“变现”,从根本上解决扶贫问题,以确保脱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扶贫有了新平台,农产品上架“慧农帮”
9月11日,得知省供电公司准备开通“慧农帮”网络销售平台,王志勇心想,“有福不在忙,无福跑断肠。咱许漫流的脱贫机会来了!‘慧农帮’就是为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量身定制的,必须尽快把村民的‘货’上架到‘慧农帮’。”
按照规定,想尽快成为“慧农帮”的注册用户,必须有完备的资质。王志勇了解到,“慧农帮”将于9月18日开通,准备时间仅剩8天,时间非常紧迫。之前,许漫流村有3个农业合作社,但对照“慧农帮”的标准,这3个农业合作社的资质均不符合相关要求。
王志勇决定,严格按照省电力公司“慧农帮”的标准,重新申请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他了解到,村会计许海山以前在新乡市做过生意,有经营头脑。在王志勇的“游说”下,许海山开始筹办农业合作社。他们先后找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终于在9月17日下午,在“慧农帮”开通的前一天办齐了农业合作社的所有证照,“漫道种植家庭农场”迅速挂牌成立了。
9月18日,王志勇和许海山点掂着许漫村的薄皮核桃、黑小麦面粉、粉条等农产品,准时赶到省电力公司参加“慧农帮”会议。尽管当天有近20个贫困村的驻村干部都参加了会议,但是因为不符合相关要求,只有包括许漫流村在内的5个村的农产品在“慧农帮”网络平台上发布。
“我们先对村民的农产品摸底调查,然后在‘慧农帮’上发布信息。接到订单后,迅速收购村民的农产品,严格验收,之后根据订单地址迅速发货,并派专人‘押车’,确保质量。”王志勇说。
“慧农帮”生意火爆,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高涨
让王志勇没有想到的是,当许漫流村的农产品在“慧农帮”上架后,立即引得众多企业订购。
洛阳供电公司订购粉条1500公斤、修武供电公司下了1500公斤薄皮核桃的订单,新乡供电公司购买了1000公斤粉条……新乡供电公司后勤部主任廖涛说:“‘慧农帮’”上架的农产品都是贫困村的,我们吃谁的粉条都是吃,必须大力支持这样的消费扶贫。”
据统计,截至10月15日,许漫流村收到“慧农帮”的订单15个,价值20多万元。其中,已成功发货5个订单,销售收入6万余元。
“‘慧农帮’帮助我们村民销售农产品,不但解决了农产品的滞销问题,让村民的劳动成果尽快‘变现’,增加了村民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热情。”许海山说。
王志勇认为,省电力公司搭建的“慧农帮”扶贫销售平台,解决了村民农产品的销售困难问题,这个销售渠道还增强了村民的市场意识,是确保扶贫工作从一次性“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好模式。
“‘慧农帮’平台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了脱贫攻坚和公益事业的深度融合,强化了贫困地区稳定脱贫的产业支撑,实现了消费扶贫和公益扶贫的双目标,这样的消费扶贫方式彰显了扶贫初心。”太公镇主管扶贫的副书记侯玉涛说。